化妆时不要走入这些禁忌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zhegaitiandi/23402.html
昨晚的海口,冷风夹杂着细雨,
却依旧阻挡不住这些人冒雨奔来的热情,
看这排队的壮观场面
↓↓↓
他们究竟为何而来?
连海南省委书记都来了
↓↓↓
在这里,冒雨前来的人们,
纷纷洒下了热泪
↓↓↓
携绵绵阴雨的冷空气也难抵用爱汇聚的暖流。13日晚,海南省歌舞剧院,“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掌声与热泪中举行。
省委书记罗保铭来到现场,看望慰问了部分感动海南人物并全程参加晚会,为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颁奖。
晚会开始前,在省歌舞剧院会客厅,罗保铭紧紧握住获奖人物代表罗九如、周伟民、唐玲玲三位老人的手,“你们所做的事情,闪现出来的大爱和精神境界,和海南的绿水青山一样宝贵,我们要好好珍惜。”罗保铭说,这些献出爱心、作出贡献的平凡人物有大爱、大境界,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一笔大财富,值得全省人民学习、致敬。
“感动海南”十大年度人物
周伟民、唐玲玲
海大八旬学者伉俪
28年著就海南史
周伟民,男,84岁,广东人,海南大学退休教授,古典文献学专家;唐玲玲,女,82岁,广东人,海南大学退休教授。年,海南建省初期,两人被聘为专家来琼,年开始研究《更路簿》,历经6年完成《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从年开始,两位老专家致力于记录黎族文化,著述海南通史,研究《更路簿》解读南海“天书”,足迹遍全岛。即使退休之后,行动不便,他们仍然带领团队走进老渔民家里做田野调查。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生活,他们却从不讲究,还穿着破旧掉线的衣服。他们对《更路簿》的研究,成功佐证南海是我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领土。
欧阳文健
暴雨中营救落水村民
22岁年轻战士失踪牺牲
△欧阳文健的父亲
欧阳文健,男,汉族,年12月出生,湖南桂阳人,年12月入伍,军衔下士,是临高边防支队特勤分队战士。
年8月18日,台风“电母”来袭,临高告急,在洪流中,11名人员被困。海南边防总队临高边防支队机动中队战士紧急出动,涉水救人。22岁的欧阳文健冒着风雨,走在救援队伍最前面。就在距离乡亲仅2米的地方,他不幸被洪水冲走。乡亲们得救了,欧阳文健的生命却从此定格。
新加坡义诊团
归乡的游子
让唇腭裂患者绽放海南微笑
新加坡海南会馆义诊活动,是由新加坡海南会医院和唇腭裂治疗机构知名医疗专家,每年赴海南开展为期8天的义诊。8年来,他们接诊贫困唇腭裂患者多人次,成功实施整形手术多例。对于一些贫困家庭,他们甚至捐款,带着孩子们到新加坡去接受最好的手术。在义诊团的推动下,澄迈成立了“唇腭裂整形中心”,相关的唇腭裂患者救助基金会也由此成立。新加坡义诊团始终致力于将“微笑工程”能从澄迈蔓延到更广阔的地方,让更多唇腭裂患者获得治疗。
罗九如
原国家海洋局水产研究所
退休研究员用一生守护三亚的海
罗九如,女,81岁,江西南昌人,国家海洋局淡水研究所原研究员,现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顾问、三亚市关工委委员。2年,罗九如退休后来到三亚定居。这位将毕生所学都投入到中国海洋事业中的老专家没有停下脚步。14年来,罗九如始终奋斗在海洋保护工作的一线,跟随志愿者在沙滩上拾起垃圾,走近渔民群众,劝导一同保护海洋环境,亲自撰写珊瑚保护建议、参与联合国红树林保护专项工程,发起并着手于三亚海鸥召回计划。
蔡松庭
送煤气老人坚持助学十年
用肩膀扛起孩子们的读书梦
蔡松庭,男,76岁,万宁市北坡镇保定村人,目前居住于万宁市区老街,五保户,以送煤气为业。蔡松庭送一罐煤气仅挣得10来元钱。一罐煤气肩扛手提,足有60斤重。他省吃俭用,一日三餐是咸鸭蛋配青菜,一件衬衣穿了七八年,对困难学生却出手大方,面对困难人群,也是毫不犹豫伸出援手。年夏天,他从《南国都市报》上得知海口龙塘镇高考考生杜丽娇因家庭贫困无法上学,蔡松庭根据报纸上的账号,分两次给杜丽娇汇去元捐款。
陈清琪
癌症晚期,他仍坚持在一线
和污泥臭水打交道
陈清琪,男,54岁,海口市管道养护所秀英队队长,海口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食道癌晚期患者。19年前从部队退伍之后,陈清琪一直在和城市的下水管道打交道。工作是他的主心骨,他全身心都扑在工作上,风雨无阻。8年前,陈清琪被诊断患上食道癌,却不能阻止他继续工作。如今,他带着抗癌药物上班,跟年轻小伙子一样工作,癌痛发作了蹲在路边休息一下,吃下一片药丸,稍微恢复一些就继续接着干。年“五一”劳动节,陈清琪作为海南省劳模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王盛白
放弃月薪万元货车司机工作
回家照顾瘫痪双亲8年
王盛白,男,45岁,临高县波莲镇冰廉村人。他曾经是一名货车司机。8年,当事业小有成就的王盛白得知双亲接连因脑血栓瘫痪后,他来不及收拾衣物,当天从海口返回临高波莲老家。到家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赶紧为父母做饭,揉着他们无法动弹的双腿。这一揉,便是8年。身为长途货车司机的他,当时最高月工资可达万元,足够为父母请个保姆,他却不愿意。在他看来,那不是“孝”。为伺候重病父母,王盛白的家庭因此返贫,孩子们也被迫早早出来打工。王盛白不后悔,孩子们也逐渐理解:“我不怨爸爸,他做了一个好榜样。”用8年时间写下的“孝”字,他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家风。
马海南
九年自费几十万元
奔走全国寻访解放海南岛战役亲历者
马海南,男,63岁,广东惠州人,注册会计师,解放海南岛战役战士后人,于解放海南岛战役后,在海南文昌出生,故得名马海南。血管里流淌着革命先辈的执着,为给那段历史写下最鲜活的注脚,在过去的9年时间里,马海南忍受家人的不理解,放弃注册会计师的优厚待遇,坚持做一件事:找到解放海南战役的亲历者,倾听、记录解放海南战役烽火路上的历史细节,追寻激荡在海风中的琼崖魂。
李国超
10年坎坷10年坚守
为残疾人撑起一个家
李国超,男,60岁,定安县公安局退休民警。他创办了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中心,是定安残疾人的“大家长”。自从10年前创立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中心,李国超历经坎坷,甚至从热爱的公安岗位上提前退休。他用自家房子抵押贷款,中途没钱,他铺塑料布当屋顶硬撑了半年;他养猪、养鸭、办报亭,想方设法筹集资金维持康复中心运转;他将卖槟榔地所得的钱全投入扶贫基地,却没钱给小儿子付房子首付。如今,李国超用10年坚持,搭建起了一个家——一个智障残疾人的家,进而也踏上了一条扶残助残的“阳光大道”。
王小虎
从小学到初中
他坚持背患病同学上课
王小虎,男,13岁,祖籍安徽阜阳,海口灵山中学初二()班班长,年海口市“美德少年”。每天清晨,王小虎起床洗漱后,一定会来到同桌冯贻崇的宿舍。冯贻崇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独立行走。王小虎小心翼翼地把他从床上搀扶起来,走到洗手池边,等冯贻崇洗漱完后,“来,上马!”王小虎蹲下,把冯贻崇背上,一步一步从宿舍走向教室。这是王小虎每天必做的功课,从6年级至今已坚持3年。3年风雨无阻,3年助人为乐。对于冯贻崇来说,王小虎就是他的双腿,助他走出童年的阴影。
“感动海南”年度致敬奖
1海南慈善惠民医疗团队
6年前,为切实解决海南省中部地区多万贫困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医院医院的基础上挂牌成立。6年间,这个医疗团队行车30多万公里,走过个乡镇,成功救助惠民病人2万多例。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医者仁心的无限大爱,以及让贫困患者“病有所医”的信念,支撑他们翻过中部山区的一座座高山,将爱心和健康送到老百姓身边。
2海口琼山飞鹰大队
8年9月,海口市公安局琼山分局正式成立便衣巡逻大队——飞鹰大队,为了遏制府城地区恶劣的治安形势。自组建以来,先后有18名队员在抓捕嫌疑人的过程中受伤入院治疗,但队员们的流汗、流血,换回的是琼山区的安定,街头“两抢”案件从8年的日均发案20多起下降到年日均发案0.3起。
3盘丽芬
盘丽芬,女,苗族,年5月出生,海口市龙华区滨海街道盐灶社区居委会民政委员。
5年,盘丽芬从武警海南省边防总队退伍后,一直在龙华区滨海街道盐灶一社区居委会工作。年,盘丽芬患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手脚关节畸形,但在超强台风“威马逊”防汛工作中,积极投入灾后重建。在“双创”工作中,带病在一线开展各项工作,肚子连续绞痛几天仍坚持在岗。经检查,盘丽芬患上肠癌。她是一个坚守社区岗位10年的苗族女子,一个“提着药瓶子上岗”的人,一个总是不在孩子身边的母亲。
4杨昌新
杨昌新,男,生前是儋州市国土稽查大队队长。面对持刀棍的非法采砂者,他毫不畏惧:必须扣设备;徒步进山控违,他说:哪段最难走,就让我走这段;当企业遭居民投诉,他不是一关了之,而是帮企业另找场地。年3月15日下午,正在办公室开会布置第二天工作内容的杨昌新,突发身体不适,返回宿舍取药时,因突发脑溢血导致昏迷,被医院抢救。3月16日下午3时许,由于病情过重,杨昌新不幸殉职,享年43岁。
5赵长发
赵长发,年生,黑龙江省五常县人,从小家境贫困,幼年丧亲,曾做小工为生,期间自学文化知识。年8月7日下午,澄迈老城盈滨半岛正卷起惊涛骇浪,赵长发奋力撑起皮划艇,怒吼着冲向暗涌的深海,将4条生命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为了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两进两出,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挺身而出的陌生人,他曾经4次见义勇为救7人,他是来自黑龙江的童话作家赵长发。对于他来说,奇迹涌现他笔下,也绽放在他手中。
6龙桂娟
龙桂娟,44岁,海口市遵谭镇人,13岁时,在甘蔗作坊干活的她,由于意外,失去了一只手。从4年开始,龙桂娟开始加入多个义工团体参与志愿活动。龙桂娟患有哮喘、子宫肌瘤等疾病,每月至少要花费0多元医药费。即使生活拮据,仍然以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龙桂娟仅有一只手,可在过去十多年中,她伸出救援之手帮助他人,以一手之力,全心投入,参与志愿活动数百次之多。
7郑健
郑健,67岁,海南海口人,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环卫站退休工人。可以回城他不回,农村一呆47年;每天都捡烂菜吃,自己养的鸡送敬老院;别人放假他上班,宁交罚款也要干活,只付出不索取,只奉献不计回报,这就是——“抠门”环卫工老郑,一名党员的“三色”人生。他把鸡送给敬老院、谁有困难他帮助谁,从橡胶研究所副所长到环卫工人,65岁的他仍坚守在环卫一线。扎根农村47年,只付出不索取,只奉献不计回报,因为他是一名党员,心中坚守信仰。
暖心语录
主持人:两位教授年纪都很大了,有没有退休、休息的计划?
周伟民、唐玲玲:几十年来,我们都没有休息过。作为有5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身上的责任推动我们要继续工作。海南很多文化需要挖掘,我们要精益求精尽量做好,让海南文化能够代代传承。
主持人:站在这个舞台上,您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儿子说?
欧阳文健的父亲:我没有什么更多的话要说。我的儿子,选择了穿上军装,就是选择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牺牲。这是他无悔的选择,也是我们无悔的选择。
主持人:是什么动力促使你们坚持8年做这样的义诊?
新加坡义诊团:能为家乡出一份力,感觉非常好。我们希望后辈从我们回家乡做义工这件事上,增强对家乡的认同。只要是海南人民需要,我们就一定会做下去。
主持人:大家都叫您“南海姑娘”,您喜欢这个称呼吗?
罗九如:喜欢,我的愿望就是和这片大海一起回到最初。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海洋生态环境已经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也正在修复,这就是让我感到最高兴的事情。
主持人:这么多年扛煤气罐,很辛苦,为什么不把钱留下来,让自己过更富裕的生活呢?
蔡松庭:我一天扛13个煤气罐,最多的时候能挣元,是可以过好一点的日子。但我还是要把钱捐出去,看到那些孩子因为家庭困难上不了学,我心里很疼。
主持人:听说您还在上班,身体怎么样,还要坚持吗?
陈清琪:身体杠杠的,我还要坚持下去。身先士卒是我党的光荣传统,我是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在这方面应该走在最前面。当好大国小工匠,干好这份良心活。
主持人:为什么要辞掉这么好的工作回来照顾父母?
王盛白:照顾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因为辞掉工作,日子没有以前宽裕了,可我的妻儿都没有怨言。二老已经相继过世,但是儿子已经尽到了孝道。
主持人:您不是海南人,却叫做马海南,为什么?
马海南:我叫马海南,是因为父亲和战友们想纪念解放海南岛这段历史。如今老战士们年岁已高,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我正在跟时间赛跑、跟生命赛跑,一刻都不敢松懈。
主持人:这么多年,您帮过多少残疾人?
李国超:我帮过的残疾人,已经数不清了。未来我还会继续努力,永远奔走在帮助残疾人康复的路上,帮助他们走出阴影、走向社会。我有信心能够做得更好。
主持人:背同学,累不累,有没有收获?
王小虎:说实话,有点累。特别是下雨天,路很不好走,每次都是我背着他,他打着伞,我们互相帮助。班里同学都鼓励我、支持我。虽然累,但我收获了一个好朋友,很值得。
人们说,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但对于我们的心灵,对于感动,我们一年都在播种,昨天就是一个收获的日子。当一个个温热的名字迎面而来,小人物的大爱大义带着年这一年春夏秋冬的阳光和细雨,激荡在每个海南人的心灵最深处。
从年开始,每年的这个时候,温暖感召海岛,所有人等待爱的孵化。“感动海南”走过了5年,两百多位感动人物候选人,如同穿云的阳光,给我们温暖,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座绿色海岛上竖立起道德的丰碑,汇聚着时代正气。
“感动”二字不仅仅是纸面上俊秀的笔画,更是不断充实着的社会内核和精神动力。
感动延续,道德闪光,我们不忘初心,我们温暖前行。
更多图文和视频详情,请猛戳下图直达?
文字整理:海南日报记者陈蔚林
部分文字来源:南国都市报
图片:海南日报记者王凯南国都市报记者李小岗刘孙谋陈卫东汪承贤
编辑丨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