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怎样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26/6126358.html
导语: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省文明办每月组织开展“江苏好人”推选活动,推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凡人善举不断涌现。
在年9月份省文明办发布的“江苏好人榜”中,我市周莉、陈宗华光荣上榜。快来和文明君一起了解她们的事迹吧!
敬业奉献
人物简介:
周莉
女,汉族,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宿迁市宿城区社会福利院院长。
年,周莉退伍后被分配到宿迁市宿城区社会福利院工作。慈母之心,严父之情,她为无依无靠的孤残儿童建起了温暖的家。20多个春夏秋冬,多个日日夜夜,她让83个没爹没妈的孤残儿童拥有被爱的权利,她用人世间最纯朴的情感和最真挚的爱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各界的关爱送给那一颗颗原本受伤而幼稚的心灵,为他们支撑起一个姓“宿”的温暖的家,她就是孩子们口中的“周妈妈”。
还没结婚就先给福利院里的孩子当上了妈
年,周莉从部队退伍来到宿城区社会福利院工作。当时的她刚刚20岁出头,没有成家,更没有和这么多孩子们相处过。所以在踏入福利院之前,她的心里是一幅美好的图景:福利院里都是正常的孩子,自己的工作内容就像在幼儿园一样。
由于这些孩子们大多带有残疾或者疾病,照顾好他们需要超出常人的耐心。第一次接触福利院里的孩子时,周莉心中十分震撼,这些孩子中90%患有脑瘫、唇腭裂和心脏病等先天疾病。她坦言自己也曾害怕过、担心过,但是没多久,有个孩子开口,叫了她一声“妈妈”。
这是个重度唇腭裂的女孩,生下来就被父母抛弃在了福利院的门口。周莉每天给她喂奶、洗澡、穿衣,耐心地教她学走路、学说话。患唇腭裂的孩子,口齿不清楚,可她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而这也是周莉听到的第一声:“妈妈”。还未结婚的周莉,就这样先当上了“妈妈”。
牵挂福利院的孩子们,亲儿子为此吃醋
天天和孤残儿童生活在一起,周莉作为母亲的“直觉”也锻炼得相当敏锐:即使一个陌生孩子抱到怀里,摸摸脸,抠抠脚心,掰开小手,几个动作,她就能判断出这个孩子患了什么疾病,比X光还准——正常孩子对这些东西的反应很敏感很迅速。当然,周莉并不仅仅依赖于感官上的判断,每个孩子在正式入院前,都会经过隔离和全面体检,再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每年第一季度,是周莉最忙的时候。要给新成员办理户口,排定患病儿童的康复训练计划,逐一对全院儿童进行全面体检,和省市民政部门对接上报各种救助项目材料,抓紧最佳时机安排联系手术……周莉清楚,手术对孤残儿童意味着病痛的减轻,意味着生命的延续,也意味着能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
为此,医院,医院的特色专科都了如指掌:医院做唇腭裂手术把握最大,哪里的专家对心脏病最具权威,医院最擅长治疗皮肤病……每个孩子的入院手术治疗,周莉都要亲自看护,孩子疼,她也疼;孩子哭,她也哭;孩子笑,她才笑。
“小时候,我以为自己也是福利院里的孩子,后来才发现,我还不如他们。”周莉的儿子小陈即将大学毕业了,他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福利院的,跟福利院里的孩子一起写作业,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着母亲的关爱。所以在说起自己的母亲时,小陈略带“醋意”。
“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这句话是习总书记考察儿童福利院时所说过的一句话,也一直是周莉的座右铭。
对儿子的小情绪,心中有数的周莉却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告诉儿子,无论是亲生儿子还是福利院的孩子,对她的称呼都是“妈妈”,而这个称呼,承载着这个世界上最重的分量。
这个分量有多重?一方面,是最简单一个坐起动作,都要帮着孩子反复练习上千遍才能成功;另一方面,让周莉感到慰藉的,是每个孩子见到她,第一个动作一定是飞扑上去,扎到周莉的怀里,一声声地叫着“妈妈”,一次次地和周莉摩挲额头。
“成为母亲以后,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抱着这些孩子的时候,心里容易发酸、发苦。”周莉说,他们每一个都是“小天使”,却都有着不幸的遭遇,我这个当“妈”的,必须要让他们每一个孩子都幸福,从他们叫我“妈妈”开始,我们就约定好了。
“只愿所有孩子健康、快乐,有个好归宿”
身体上的疾病可以医治,但自幼被遗弃的孩子,内心的伤痛却不是那么好痊愈的。周莉不愿意让心灵上的创伤陪伴他们一生,为此她一直在积极探索方法,设法让福利院的孩子们,在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同时,也能尽可能地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
年起,经民政部门批准,宿城区社会福利院与“加拿大创建家庭儿童收养组织”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开通涉外收养,给孩子们开辟了一条新的成长通道。
福利院一楼有面照片墙,贴有孩子们和老外爸妈一起旅游、运动的留影。“这个孩子叫宿小亮,患有唇腭裂,走的时候才5岁,3年后由父亲带到福利院回访,已经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这个孩子叫宿子昂,是个脑瘫儿,两岁时还不会坐,一年多时间里学会了走路,年被澳大利亚的一对夫妇领养……”每一张照片,周莉都能说上一个故事。
截至目前,福利院已经有60多个儿童被11个国家的爱心父母收养。他们每隔一段日子就会写信给“周妈妈”,每一封信,周莉都视作珍宝。
除了这些被新的家庭接纳的孩子外,最让周莉欣慰的,莫过于自己拉扯大的孩子们也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年11月8日,宿城区社会福利院就给两对新人举行了温馨又浪漫的公益婚礼。其中一位新娘子,在25年前,刚一出生就被遗弃在福利院门前,检查发现她患有Ⅲ度唇腭裂。在福利院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不但治愈了疾病,上小学、中学,还考入了宿迁高等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年,她大专毕业后进入宿迁市区一家公司实习,其间经人介绍,与在船厂做电焊工的一位小伙子相识相恋。
婚礼那天,福利院张灯结彩,两位新娘子紧紧抱着周莉,一声“妈”,喊得全场人潸然泪下。
同样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长大后,也会主动来帮“周妈妈”。宿小白和宿马玉是宿城区社会福利院考出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竟然都选择回到福利院工作。“没有周妈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要成为周妈妈一样的人,在福利院工作一辈子。”,宿小白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此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被医生断言活不过13岁,但她现在虽然没能痊愈,但已经活过了两个13岁,而周莉在这些年里,无数次地鼓励、照顾她,也曾无数次地带她到各地求医,才让她创造了现在的奇迹。所以,小白在走上社会后,又回到了宿城区社会福利院,继续为院里的弟弟妹妹们服务,帮着“周妈妈”一起,照顾其他的孩子们。
“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们健康和快乐,当孩子长大后,让他们有个好的归宿,这应该是所有母亲共同的心态。”的确,在周莉心里,她从未用“福利院长”这个身份来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一直把自己当做所有孩子的妈妈,用一位母亲的心情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才有了宿城区社会福利院这个大家庭,和83个健康、快乐成长的“宿姓娃”。
由于工作突出,周莉先后获得“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最美基层共产党员”、“感动宿迁人物”、“宿迁市劳动模范”、“宿迁市最美巾帼人物”、“最美宿城人”、“宿城区十佳女性”等荣誉称号。福利院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先进集体,全国涉外送养先进单位,江苏省涉外送养先进单位等。
孝老爱亲
人物简介:
陈宗华
女,年3月生,宿迁市洋河新区洋河镇邱夏村村民。
今年90岁的陈宗华老人,在儿子因病去世后,十五年如一日坚持照顾智力有问题的儿媳和年幼的孙子,把儿媳妇当成亲闺女一样爱护、照顾。老人说:“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会照顾她一天”。
陈宗华儿媳妇名叫常红珍,云南人,26年前,经人介绍嫁到杨家。起初因为语言不通,家里人并不知道她的智力有问题,后来知道后,也从未嫌弃过,相反丈夫还特别包容、照顾她。可是,好景不长,年初夏的一天,常红珍丈夫突发疾病离开了人世,留下了9岁的儿子和有智力问题的常红珍,但是母子俩不能没人照顾。关键时刻,75岁的陈宗华站了出来。她说:“我还能动,儿媳和孙子就交给我了!只要有我在的一天,我就绝不会不管他们”。
就像她说的那样,从那以后,陈宗华和老伴就一直和常红珍母子俩生活在一起。年秋天,可能是脱离了药物的原因,常红珍的情绪很不稳定,她有时还会拿起棍子追赶孩子。为了不让她伤害孩子,陈宗华做完饭、洗好衣服之后,就寸步不离地守着她。
在陈宗华和老伴的照顾下,日子平稳地过了三年。年,陈奶奶的老伴去世了。之后,母子俩所有的事情就都落在了陈宗华一个人肩上。回忆起儿媳妇有一次不慎走丢,老人至今说起来还内疚不已。
因为智力低下,常红珍无论大小便、洗漱、吃饭等都要有人照顾,无论数九寒冬还是三伏盛夏,陈宗华都要亲力亲为,这些对于一个高龄老人来说真的很吃力,但陈宗华却毫无怨言。
“年3月的一天,奶奶因感冒服用了药物。临近中午时分,奶奶做好饭看着三婶吃过后,去邻居家吃酒席,饭桌上奶奶喝了一点白酒后突然倒地,医院全力抢救,才从鬼门关逃了回来。谁知,她苏醒过来后的第一句就是:‘我现在还不能死,小年(老人的孙子)还没长大,我更放心不下红珍。’那年奶奶83岁!”老人的孙女杨晓娜说,从那以后奶奶便不敢乱吃药,甚至不“敢”生病,陈老说:“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会照顾她一天”。
“其实,这些年我们过得挺好,儿孙孝顺,常常给我们买吃的用的;政府也照顾我们祖孙三人,拆迁分了一套房给我们,我挺知足。”陈宗华说,小孙子也已经24岁了,独自一人在外打工,每次回家总会给她带好多吃的和用的。孙子说,等他赚到了足够的钱就把房子装修好,让奶奶和母亲一起住进去享福。说到这里,老人的眼里满是晶莹的泪光,她说自己一定能等到这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