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儿童福利院护理部的一名护理员,现任护理部生活区区长。年参加工作后,我先后在儿童福利院医务部、护理部一线工作,多年从事孤弃儿童的临床护理,让我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和扎实的管理基础。
官清梅(右一)生活中,我是孩子们的妈妈20多年如一日,我护理过许多身体残障的孩子。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天夜里,我和同事在福利院门口发现了一个被遗弃、患有唇腭裂的婴儿。看着孩子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我的心揪到了一起。我将孩子抱进屋,给他洗澡换衣、理发剪指甲。孩子进食时吸吮无力,我就用小勺把牛奶一滴一滴地滴进孩子嘴里。唇腭裂的孩子,由于唇部和上颚的缺失,鼻腔和喉部相通,护理最大的困难就是喝奶、吃饭容易呛咳。因此,每次给他喂食,我都会更细致、更耐心。在我的耐心护理下,孩子小脸一天天红润起来,越来越憨实可爱。一岁时,他成功做了唇腭裂修补手术,两岁时,被一对美国夫妇领养,孩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有了爱他的爸爸妈妈。分别的那一刻,我万千不舍,唯有将最深的祝福送给他,希望他能茁壮成长。
年汶川大地震,福利院接纳安置了18名四川灾区孤弃儿童,单位考虑到我业务能力精、护理经验足,选派我护理这些孩子。我从儿童饮食、教育、康复方面着手,制订详细服务方案,有条不紊地为他们提供细致暖心服务,确保他们在宁夏过渡期间的安稳生活,因为工作表现突出,我被评为抗震救灾优秀护理员。后来,曾在院里安全过渡的四川儿童回宁夏寻亲时,孩子们一眼就认出了我,一个劲地叫着“官妈妈”。
行业里,我是传道授业的技能教师年7月,组织选派我到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参加高级护理员及师资培训班。我以优异的成绩取得资格证及师资培训证。回院后,我不仅将所学知识传授给院里的同事,还积极参与了全区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护理员培训指导工作。-年,我连续四年在全区初级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中担任授课教师,-年担任全区中级护理员培训老师,受到学员好评。作为全国技能大师,工作中,我从没有放松要求,从孩子吃喝拉撒到各项急救技能的普及,尤其对新入职、资历低的护理员,我主动带教,同事们经常亲切地称呼我“官大师”。我服务的护理对象是全院残疾程度最重、自理能力最差的孩子,工作中随时会出现突发事件和危重症患儿的急救。有一次,一名8个月大的脑瘫孩子吃奶时突发窒息,孩子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危急时刻,我沉着应对,一边让同事给大夫打电话,一边熟练地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等医生到来时孩子已经呼吸通畅、转危为安。事情过后,我将当天上班的所有工作人员召集到一起,结合孩子当时的表现,从理论知识到急救措施生动再现,让同事们一一进行急救操练,提升他们的急救技能。年11月,我代表宁夏参加全国首届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得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结合自己体会,我还指导参加第二、三、四届全国孤残儿童护理员技能大赛的选手,他们均取得了好成绩。由于工作业务能力强,我多次被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邀请担任护理员大赛仲裁工作,职业技能标准审定、职业技能鉴定命题工作,孤残儿童护理员技师裁判工作。
疫情期间,我争做逆行者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福利院启动全封闭管理。当我得知自己被分配到第二批上岗后,我主动给部门主任打“人员不足,一定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我随时待命。大疫面前,我必须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与战疫一线所涌现的众多震撼人心的事迹相比,我所做的事微不足道,但我依然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护好院里的孩子们,让他们一如平常般健康、快乐成长!”
20多年来,我始终坚守在护理岗位上,用母爱的真情和胸怀温暖着每个孤弃孩子。作为他们的“官妈妈”,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在孩子们身边,喂奶、喂水、穿衣、换尿布……工作琐碎又枯燥,但我愿意付出一生,守护这群弱小生命。我始终铭记全心全意为孤弃儿童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工作人员!
来源:年1月11日《中国社会报》编辑:边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