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标题上方的蓝色字体“武平万家灯火”再点击“ □黄卫国
赣南客家民系因长期生活在山区,与外界交往有限等,故中原地区原有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语言习俗依然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客家先民与当地土著的经济文化、生产技术发生了必然的交流及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随之形成了一种较为独特的客家禁忌习俗。
岁时禁忌
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泼水,忌进菜园摘菜;正月初一至十五,忌向他人借款或催贷;新年“出行”,忌有女人在场;正月初五是“五谷神”生日,这天家家不能煮生米,只在前晚煮好夹生饭,第二天早晨蒸熟,黎明时,家家烧香迎接“五谷神”上谷仓,祈保“五谷丰登”;赣南客家人讲究“吉利”,每月初一、十五要说吉利话,“无”要说成:“有”。农历每月初五俗称“月忌日”,诸事不宜;七月半“鬼节”,忌夜行,因怕野鬼缠身拖走;惊蛰至春社之间和农历六月最后一天至七月十四日,忌走亲戚,因有给已故人“拦社”、“悬衣”之嫌;春社忌推磨、犁田、用针;按天干、地支排列,逢“丁”不剪头,逢“丙”不作灶。
人体禁忌
儿童启蒙入学第一天,路上忌遇见妇女,忌走牛先走过的路,否则有不吉利和愚蠢(因“牛”与“愚”谐音)之嫌,故多在凌晨由父兄背着,赶在农家早上放牛之前入学;小孩腰上平时忌系草麻绳,因有披麻戴孝之嫌;“倒茶穷”,“倒酒满地红”,忌茶水溅泼人身;女人的晾晒衣物,忌男人收,收则有秽亵倒霉之嫌;父母逝世后四十九天内不能理发,三年内赴宴不能坐上席,否则视为不孝儿孙;病人忌听鸦叫,常人忌眼皮跳;走路时忌踢脚趾或小孩跌跤,如遇要猛吐口水,以吓跑拖脚鬼。
婚姻禁忌
无“立春”之年称“寡妇年”,在这样的年份,不兴讨媳妇嫁女;婚嫁建房忌在七月进行;婚嫁节庆日,忌小妾、孤寡、再婚妇女进门,忌孕妇摸新娘的嫁妆。新娘出嫁离家门忌父母送行。新娘进婆家门时,公婆要躲避;寡妇再嫁、出亲、迎亲均忌大门出入,须在傍晚偷偷溜出村庄,不能路经原家后龙山,也不可回头看原来自己家。走到半路,要坐上布轿“归门”,人们称她为“夜轿婆”;日常办喜事时不能说“绝”字。
饮食禁忌
六人共席,忌二人对面,四人对席,因这种坐法谓之“龟桌”;父子同席,忌面对面对坐,因有“对头”之讳;平时忌吃四碗、八碗菜,因“四”与“死”谐音,办丧事才吃八碗;给客人盛饭或带米饭至野外用膳,忌讲“盛饭”、“带饭”,而应讲“盛熟米”、“带熟米”;东西吃完了,只能说“吃起来”或“蛮多了”,不能说“没有了”,建新灶及搬迁忌在正月进行。
自然物禁忌
屋后树木严禁砍伐,免伤来龙。另有伯公树、社官树、水口树也属禁伐之列;进山讳说“斧头”、“柴刀”等,上山砍竹木忌说“光、武、得、花、伤”等谐音词;摘油桃有“开山”习惯,未至“开山”日,不准进山摘油桃,基建动工要敬山神,求其同意;扫帚不能指着天,以免触怒“天老爷”。
居住禁忌但凡建新房,屋前为开阔地,忌正对山窠山坳或沟壑,否则要撞上风煞,居家不利。这是建房选地的一大禁忌。
住房内摆设眠床忌正对屋顶横梁。认为横梁压顶预凶,且易生噩梦。
床位不可直向房门,也不宜脚朝门口睡觉,这是丧事象征。
围屋内每一间房子或厅堂,天面桁子要放单数,桷子要放双数。但桷子的数字不能被三和六整除。这是据"天地人宝贵贫"这六个字眼排出来的。三和六是"人"和"贫"字,人是不断要增加的,不能"钉定",贫则"贫穷",故避之。
做大门板的木块要取偶数,如十或十二块,绝不能取八块(即一板四块)。这是避做成棺材的四块木板数。
做新屋升大门框时,要有六人,为"上寿人数"。主家要先蒸好糯米甜粄,给升门师傅做点心。来围观的人越多主家越高兴,意为将来这屋定能攘丁(人丁兴旺)。
天井到大门外的地下水道,要砌成三个曲折,意为有"藏",且出水口不能正对大门。曲折处要砌个小池子,起存贮泥沙的作用。这三个小池子从里到外分别要砌成圆形、方形和半月形。
灶神专管人间住所,负责记录每个家庭的善恶事项,并奏报天庭,因此灶神万万不能得罪。初一、十五,家庭主妇都要烧香,逢年过节如果有做粄或杀鸡宰鸭,也要先敬奉灶神然后才能食用。平时灶台要保持干净,禁止将脏物扔进灶内,也忌将双脚翘向灶门,忌在灶前骂人、吵闹、哭泣、杀生,甚至敲打灶门等。
砌灶头有许多禁忌,如灶锅的正中不能对栋桁,说是锅心对栋桁,锅头容易破裂;炉子要低于灶头,说是只许灶欺炉,不许炉欺灶。
(文章出自:房学嘉著《客家民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生育禁忌兴宁乡俗孕妇忌触摸别人的小孩,特别是一二岁的男孩,俗谓孕妇会"摄魂",把小孩的魂魄摄走,使小孩生病。揭西的乡俗是,小孩忌孕妇抱,认为抱后小孩会多灾疾。赣南的乡俗是,孕妇忌摸果树,不能抱别人的小孩,不能摸敬神物品,不能摸男人的头。
孕妇忌吃姜。因为姜的形状是多枝的,俗谓吃了姜腹中婴儿会长出六个指头;忌吃兔子肉,认为吃了兔子肉会生下豁嘴的孩子。
孕妇在行为上也有许多禁忌,如孕妇不能平整竹席,否则生下的孩子脑门上会有一道道沟痕;孕妇不能动刀剪,否则会生下无耳儿;孕妇忌在家打钉子,补老鼠洞,认为怀孕期间打钉补洞,会损伤"六甲",生出的孩子会缺唇(兔唇),或者会瞎眼,没屁股眼。
孕妇禁忌跨过牵牛绳,跨过后产期会延长到12个月。
产妇坐月子期间忌流泪,据说流了泪会烂目。婴儿出生后不久死亡要弃入水中,否则会变为邪鬼作祟,致使母亲不能再怀孕。产妇的"做月间"(产房)房门外悬挂避邪物,一般人不得擅进。丈夫以外的男人是不能进去的,特别是当兵的人,因为"做月间"有血污之气,所以当兵的人会遭到血光之灾,重则被打死,轻则受伤。关于生孩子,有句谚语"宁借人死,不借人生"。所以女儿出嫁后禁忌回娘家生孩子,因为新生儿会把娘家的龙气带走;同样,出租房子的主人也不愿房客在他的房里生孩子,以避免财气被新生儿带走。
孕妇忌在坟旁方便,否则认为站污了山神伯公,生出的孩子会畸形。
孕妇忌乱扔"胞衣"。"胞衣"即婴儿胎盘,在梅州客家地区,人们十分珍视"胞衣迹"(埋藏胞衣的地方),历来有对婴儿的"胞衣"保密的习俗。每当婴儿出生后,胞衣只有做祖母的才有权处理(如果祖母不在,则由父亲处理),一般是将胞衣埋藏于自家祖居地范围内,埋藏胞衣的地点是永远保密的。
揭西孕妇睡的床不能放剪刀之类的利器,怕伤了"胎神",引起婴儿出生后缺嘴唇、缺鼻、缺耳等。若遇亲人逝世,送葬戴孝时孕妇腰身不缚麻皮。
忌到身怀六甲之家做客。做客时偶尔遇上主家有妇人生孩子,昕见婴孩哭声,就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此时应端坐厅堂、沉默不语,请主家长者手持剪刀剪开客人裤腿,再行避走,以为此才相安无事。意思是婴儿降生,其日为天地万物之主,生人不可侵犯。无意撞见,就要撕开裤腿,以示不相干,不相扰。俗传"见人生,鬼缠身;见人死,走了利。"客人往往为免得丧运,就向主家讨回一只活雄鸡,宰取鸡血饮服可避邪,主家不能不给。待婴孩满月宴请宾客时,必须请他为上宾,以示敬重。因此,平常人见有身怀六甲之妇,往往不愿到其家做客。
孕妇忌参加红白之事。忌食葡萄,谓"食葡萄要生葡萄胎";有些地方还忌食狗肉等"化气"的食物,民间认为"化气"食物会"化胎气",易流产。
梅州城乡传统习俗是同姓同族皆禁婚。姓内族内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称为"爬灰"。男的被斥为"灰狗牯",女的被视为"灰狗嫲"。相传,直至清朝,这种规定很严,曾有传闻宗族要将犯禁男女拉到祖堂前当场打死,称为"敲土砖",或者把他们捆绑住塞进猪笼抛人河中淹死。当然,这类事在各姓族谱中是查不到记载的,因为"家丑不外扬"。唯各姓老者以"姓内若然伦淫乱,男出女嫁绝两房"的口头告诫是存在的。
岁时节日禁忌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因此禁忌也特别多。俗谓"人哩年假禁忌多"。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张祖基的《客家旧礼俗》谓:"初一该日特别谨慎,唔敢讲恶话骂人,也少人出门。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听到好的话,就作为系一年的好兆头,作为今年会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贺,讲各样的好话"。除夕要洗澡,俗话说"洗去懒惰泥",是为了新的一年能勤劳工作。要把水缸挑满,换下的衣服及时洗净,为的是年初一不干任何活,否则终年都要劳碌,不得安闲。
年初一禁忌扫地,以免把钱财扫走;年初一不洗碗,因为洗碗时碗筷会互相碰撞发出响声,预示家庭一年内不和睦、有冲突、有争吵。
初一忌向邻居借火种,认为火意味着红火,家庭红火即财气旺。初一向人家借火种意为把别人家的火种借走,会伤别人家的财气。正月不到别人家借钱、借物。
送人礼物忌"八"、"十一"两个数,所谓"七胜八败五打六"。
"五子"(戏子、渡头、剃脑子、仵作子、吹笛子)和戴孝服的人,逢年过节忌进他人屋内。
正月二十为天穿日,即女娲补天之日。这一天不能下地干活,故有"正月二十做细(细为客方言,即做工),不够补天穿"的谚语。
初三忌出门访友,此日有客上门,则客为"穷鬼",主人一年不吉。这天要做的事是把初一以来清扫的垃圾送出去,点燃三位香后而烧毁,俗称"送穷鬼出门"。
初五是"五谷神"生日,黎明时,家家烧香迎接"五谷神"上谷仓,祈保"五谷丰登"。这天家家忌煮生米,只在前晚煮好夹生饭,第二天早晨蒸熟。
清明日忌挑尿桶,否则天大旱。
在光绪《嘉应州志》中有"立秋日不操作"的记载,并谓之"歇秋"。
惊蛰至春社之间和农历六月最后一天至七月十四,忌走亲戚,因给已故人"拦社"、"施衣"之嫌。
春社忌推磨、犁田、用针,有说推磨灭、犁田会掸破社公的头,用针会刺破蛇胆,病蛇头子(手指头)。
按天干、地支排列,逢"丁"不剪头,逢"丙"不作灶。
七月是鬼月,不论婚嫁、不出远门、不搬家、不建屋、不上梁、不夜游、不开张及不订盟等。
在搭建孤棚时禁止女性靠近,否则会倒塌。
普度祭拜中的供品,据说严禁任意取食,否则身体将会溃烂。七月半"鬼节",忌夜行,忌小孩外出,更忌游泳,因怕野鬼缠身拖走。
冬至日,不能进菜园,否则明年种菜多生虫。
其他禁忌礼尚往来方面的禁忌。如忌用猪、猫赠亲友。客家俗谚"猪来穷、狗来富、猫来戴麻布"之说,戴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即使是亲朋赠送的狗猫,也要象征回赠礼物才算吉利。
忌猪、狗、牛、羊、猫生仔时生肖属虎的人观看,说肖虎的人看了,"仔"会死掉。家中突然来了一条狗就高兴地收养它,说这是财富来临的预兆;如果来的是猪或猫,主人就会把它赶走。
大埔县的民俗是"蛇入屋不吉。猪来主贫,狗来主富。为鸟屎所中,必乞数家米当天煮食,作乞儿状,谓不如此,必大不利。士子赴试忌逢新娘,喜遇人送葬"①。
忌耳朵发烧。有"左耳烧财(破财)"、"右耳烧事(祸事)","两耳烧没点事"之说,有人耳烧时,撕纸一张,中间挖空,套于发烧之耳,谓之"戴纸枷",说是可"避邪"。忌眼皮跳,说是"眼皮跳,有路跑"(指有事要跑路)。
乌鸦在门前村后啼叫,预报凶事要来临,这时不利出门。如遇鸦叫,要"呸、呸"地吐口水,还要说"好事来,歹事去"、"好事来来往往,歹事远走他方",以求逢凶化吉。
忌闻猫头鹰叫。有"夜猫子笑,祸来到"之说。
出门忌见蛇相交配,如遇则三年受穷。
如果小孩被家畜禽惊吓,则要在那只畜禽身上拔点毛塞于受惊的小孩子身上。
忌黄昏鸡啼。有一更(啼)火(失火),二更(啼)贼(失窃)之说。
忌母鸡打鸣。谓母鸡啼为阴阳颠倒,阴盛阳衰,主祸事,家门不吉。
木匠忌讳说"斗门"二字,因为"斗门"可引申为"活路"被封死。为此,他们总是把建造房子斗大门的活放在年底去完成,认为即使应验了"封门"二字,过了春节,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便可及早破禁。
进山讳说"斧头"、"柴刀"等,上山砍竹木忌说"光、武、得、花、伤"等谐音词。
祭窑伯公时,忌放鞭炮。意在避免产品起泡或烧裂。烧窑时,窑内火光熊熊,一色透亮,忌说"红",应说"靓"。
旧时理发师傅,不能给自己的祖父和父亲理发,因为理发时总免不了要用于去翻头,为刮耳毛去牵耳朵。按旧时礼俗只有长辈对下辈的教训才有资格转其头,牵其耳朵。因此,家中长辈要理发,只有让别的师傅去做了。
旧时经商的人有诸多禁忌。如忌玩弄算盘或把算盘反搁,忌本店伙计面朝里、背朝店门坐着,忌本店伙计在柜台上或桌子上坐卧或躺在待客的长椅上,忌有人踩踏门槛或坐在门坎上,忌在店门口打呵欠伸懒腰等。认为这些不良动作和习气会把财路堵塞,生意不顺,赚不到钱。
①《民国新修大埔县志》三十卷。
(文章出自:房学嘉著《客家民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