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唇腭裂宝宝的喂养

时间:2017-2-6 10:32:37 来源:唇裂

先天性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其群体发病率约0.1%-0.2%,发病率与人种及性别等因素有关。多为男性,男女比例大约为2∶1。根据遗传学和胚胎学可分为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和单纯性腭裂。目前部分的病因已明确,是一种复杂多基因遗传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与其相关的遗传因素有家族史、血型、性别等;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化学药物、吸烟、酒精、维生素A、感染、抗癫痫药物、饲养宠物、缺氧、妊娠反应、营养不良、生育年龄、胎次、胎儿出生季节等(好像是废话)。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生下来由于唇或腭部裂开或两者并发,腭部裂开部分与鼻腔相通难以形成完整闭合的负压腔,唇腭部肌肉的分布与附着发生改变,肌肉及张力不足易引发舌后缩,在吸吮时舌头无法包裹奶嘴,患儿难以完成吸吮动作。吸吮过程中不但容易吞咽过多的空气,而且易于把奶汁通过腭部裂隙自鼻中呛出,从而引起喂养困难,或因进食不足和误吸而出现相应并发症。

在手术前,精心喂养婴儿是一种挑战,妈妈们大多需要帮助。对于单纯的先天性唇裂患儿仍旧可以亲喂母乳,有些唇腭裂患儿也可以尝试,但需要一些技巧,如喂奶时取坐位斜抱至与地面成35-45角等,这种角度即利于奶液因重力作用流向奶嘴,也可避免因横抱时奶液易从短而直的咽鼓管流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也可以尝试侧躺喂,尝试哺乳时用深含乳让乳房去填补一部分缺损。如果不能亲喂的,可以挤出母乳后用辅助装置喂养,如杯喂、胃管、针筒、特殊的喂养器具等等。如用瓶喂,奶嘴的洞口及通气孔均应朝下。先将不含奶汁奶嘴的头部及颈部狭窄处放入口腔,位于裂隙处,当患儿完成协调的吸吮动作后,倾斜奶瓶,让奶汁充满奶嘴,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防止奶汁突然涌入,引起呛咳。并轻柔的按压瓶身,配合着患儿吸吮奶嘴的动作,这样可达到匀速而有效的喂养。喂奶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吸吮、吞咽协调性。予间歇喂养,轻拍患儿背部,拍出气体后再继续喂奶。手术后尽快恢复哺乳。

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唇腭裂专用矫形奶嘴,奶嘴头部呈扁圆形。接近母亲乳头形状,奶嘴孔方向朝上腭处,患儿不易呛到,奶汁也可以在吞咽前与唾液充分混合,有助于消化吸收。在奶嘴基座部位有一瓣孔与奶瓶相通。奶瓶内负压时由此进空气,正压时瓣孔闭合奶液不能外流。防止奶液回流或吸奶过多引起呛咳。奶嘴有较大的基底部,在喂养中利于患儿口含及充填满唇腭裂缺失部位,防止奶汁通过裂隙部位自鼻中呛出。奶嘴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儿腭裂的程度及位置进行开孔,开孔时用20ml无菌注射器针头烧热后在奶嘴侧面指定开孔处开2个小孔(开孔不要太大否则容易呛奶)。

唇腭裂患儿喂奶后头偏向一侧,防止奶汁反流,误吸入呼吸道。也可用安慰奶嘴训炼吸吮协调性。由于唇腭裂患儿的吞咽功能较正常新生儿吞咽功能差,患儿喂养所需时间相对要长,以保证营养物质及热量的供给,适当增加喂养次数及加长喂养时间,以少食多餐为原则,避免患儿劳累。

如果需要帮助可以留言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llm.com/clfx/563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