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1055.html
1
星期天去接学钢琴的儿子,家长们都在走廊里静心等待钢琴课结束。有一个妈妈来回地踱着步,不时看看手腕上的时刻,显得焦急万分。当老师宣布下课,自己冲进教室,胡乱地收拾好孩子的东西,拉着孩子急匆匆就往出跑。一边跑,还一边催促:“宝贝,快一点,不然英语课要迟到了!”
没想到,刚跑到楼梯口,孩子也不知是双腿发软,还是绊倒了,一下子跌落在台阶上,鼻子,口里顿时鲜血直流。
家长们汹涌上前,有的拨打,有的赶紧拿出纸巾,递给了妈妈。妈妈顿时急得六神无主:“宝贝,你怎么了,别吓妈妈!”
孩子缓缓地睁开眼睛,乞求地望着妈妈:“我可以不学英语吗?”
家长们一看这样的场面,马上劝到:“孩子都这样了,快别去学了!”
“你给孩子报了多少辅导班啊?你看把孩子累成啥样了!”
这时,辅导学校的校长走了过来。询问家长:“你给孩子究竟报了多少班啊?怎么像赶场似得,孩子能受得了吗?”
“不多,八个而已。”
“啊?-----”
这就是当下很多孩子面临的惨状。再也没有童年的无忧无虑,孩子的作息被大人安排得满满的,学绘画,学跳舞,学奥数,学跆拳道,五花八门,高负荷,高强度的培训学习,对于成年人尚且难以承受,更何况一个四岁的孩子,他们的童年还有欢乐可言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成了无数年轻父母的至理名言。殊不知,这是一句彻头彻尾的心灵毒鸡汤,我们一厢情愿地,想当然地规划了孩子的童年,让他们在成人的世界里煎熬挣扎。
多少父母对孩子实施了功利教育,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扼杀了孩子诸多的天赋,让他们按着我们的意志成长,然而。真正的教育,始终是个性化成长,这种成长是自由的,放任的,独一无二的。
我们对孩子成长,只能做到管理,不能是约束。
而孩子们最好长成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
2
如今的时代,和过去截然不同。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让孩子自由快乐成长,并不是让他们像脱缰的野马,放荡不羁,而是我们要因势利导,发现孩子的喜好,着重培养孩子的情趣。
我们很多家长还是被应试教育,以及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吓怕了。我们自身的不优秀,让我们总是扮演者很尴尬的社会角色。于是,我们家长都变得“急功近利”和“不近人情”。
要想真正地行之有效地培养孩子,我们家长首先得有科学的,合理的,富有人性的,并且是贴合孩子的专属育儿理念。
就拿报课外辅导班来说,究竟是报还是不报?究竟报什么?报几个?
别家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皆通,隔壁谁谁家的姑娘,学拉丁舞,身材气质,跟明星似得,你看你胆小怯懦,不如报个主持人班吧!这样你就会变得落落大方,口齿伶俐。
如此比来比去,觉得什么都好的不得了,不如什么都报吧!
孩子太小,你又没让他接触,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主持,什么舞蹈,不让他先去学学,怎么就知道他不喜欢?
都说是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兴趣也是通过接触,了解,慢慢培养的。
3
兴趣班?报什么报!让孩子有一个无忧无虑,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欢快无比的童年,这样多好!
你看,姑妈的孙子蛋蛋多有出息啊!姑妈退休后,为了陪伴奶奶,带着自己四岁的孙子回到小山村,村里那时候连点灯都没有,更别说手机,电视了。
姑妈带着一箩筐识字块,快四岁的蛋蛋全都能认读下来。而村里唯一的一个小伙伴还是兔唇。说话很不利索。
蛋蛋和小伙伴就在山野里,田地里,拿着一把放羊的小铲,疯了似得玩。直到蛋蛋五岁。才回到新疆父母身边,上了幼儿园。
年,新疆乌鲁木齐一共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四位同学,其中就有蛋蛋。
你看,幼儿时期,一种放手,看似在起跑线上输得很惨,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谁输谁赢,还指不定呢!
多少天才,并没有按所谓成功人士的人生轨迹在成长。他们总是有很多特立独行,使得他们与众不同。
大科学家爱迪生小时候,甚至是一个特别低能的孩子,他却能去亲自孵鸡蛋,以为自己也能孵出小鸡。
好多新奇心,好奇感,都是来自内心极度的 4
但现在的孩子,放学后或者寒暑假,几乎找不到一个玩伴。不要说城里,就连很多乡下,都没有。乡下的孩子也都进城了。
所有的孩子,星期天,寒暑假,你不去辅导班,只能自个玩。
所以,家长好为难。课外辅导班,究竟该不该报?
报兴趣班是肯定的。因为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会变得很专注,他会无形之间变得自信,活泼。与同龄人相处,也会有存在感,荣誉感,自豪感。
那我们做家长的如何给孩子选择报班?几岁开始学习兴趣班,最合适呢?
一.慎重选择所报科目,决不能人云亦云,跟风乱报。
很多课外兴趣班都有体验课,带着孩子多体验几门课程,让孩子慢慢了解,多接触,并和他要好的伙伴,尽可能相约一起去,多方比较,选择两门,最多不超过三门科目,进行一段坚持学习。
这期间,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倘若孩子有了抵触情绪,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只能在多方鼓励下,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究竟喜不喜欢。
二.适时放弃,其实选择放弃,远没选择坚持下去容易。
并不是所有琴童都能成为朗朗一样的钢琴大师,很多孩子在坚持一段时间后,觉得学琴太枯燥,甚至觉得太累了,功课完成不好,弹琴又占据太多的时间,每天练琴,都是在逼孩子,或者哄孩子,甚至朗朗都说,他学琴的生涯是一场人间炼狱。
某些东西,坚持一下,可能就是一座顶峰。是别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都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总是寥寥无几。
然而,孩子不这么想,他会看见琴谱的小蝌蚪觉得发呕,会情绪暴躁,会抵触地诘问父母:“为什么让我再弹一次!这分明是惩罚,不是奖励!”
“今天奖励我不再弹琴,可以吗?”
很多年轻的父母不懂孩子真正内心的需求,当孩子表现出诸如不耐烦,甚至暴躁的情绪时,他们往往是和你对着干的,这种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很多叛逆的性格。所以,在某种时刻,我们要选择放弃。
买一架钢琴多么昂贵,一节课的钢琴费用是我一天的薪酬,坚持了这么久,放弃太可惜了!
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得失,而不是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而适时放弃,会是一种新的开始。
一条路走到黑,很可能是一条死胡同。
三.不要总羡慕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才是最棒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聪明,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有出息。于是我们总是逼迫自己的孩子也要和别家的孩子看齐,甚至还要超越对方。
别家的孩子报三个兴趣班,我非得给报五个,觉得这样,自己的孩子才不会输,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家长和孩子都在焦虑,孩子没有自由支配时间,往往上着这个班,心里还惦记下一个班,作业流于形式,做不到深入细致,搞得身心俱惫,做事马虎,不够专一。
所以,聪明的家长只做对的选择,绝不做多余的备选。
有头脑的家长决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也绝口不当着孩子的面,说别人家孩子的好。
给孩子满满的爱,就是永远的鼓励,而在鼓励的同时,一定要认识自己的差距,正确认识差距,不断努力,求得进步。
5
培养孩子是一项工程。更是一种意识。是一种选择,更是心灵与心灵的融会贯通和碰撞。
拔苗助长无疑是愚蠢的。
每个孩子都渴望有趣的,无忧无虑幸福的童年。而童年的欢乐,是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解放孩子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的脚,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的脑,让他们自由去想。”
我们说,兴趣才是驱动力。发现孩子的兴趣,我们要引导并加以呵护,孩子每萌芽一点的好奇心,都是一种发现力,孩子对世界的感知与你的截然不同,他以他的视角创造一种生机勃勃的人生。
所以,孩子才是希望,才是未来。
而孩子的创造力,就在于每一次的发现,每一次的奇思妙想,以及他的每一次的破坏和打破。
不循规蹈矩,不照本宣科。
报兴趣班,报多报少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在培养孩子中,我们要遵循孩子内心的渴望,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快乐,有趣,有专注力。
作为家长,要懂得教育,学会放手,提供帮助,激发热情。这样,孩子才会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作者简介:
郝建云(笔名月亮河),著有中篇小数《花祭》《粉红飘零》《伤痕》等,媒体文写手,《有故事的人》《交大美时光》《摆渡人》《辣妈爱叨叨》发文余篇。
茗酒荟茗酒荟面向社会重金征集原创素材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