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系列显说释经文成观法师

时间:2021-3-20 18:19:48 来源:唇裂

“度”与“渡”同音同义;度过、度脱之义。不过这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譬如你划船,从此岸渡到彼岸一样,也就是横渡(Traverse)的意思,它的抽象意义就是“超越”(Tranecend)。如此说来,“度一切苦厄”,就是超越一切苦厄。

“苦厄”代表一切苦,“厄”是指灾难,什么是灾难呢?

一、最大的灾难就是生死轮回。

二、其次有“九横”,此为种种横死,都是灾难。《药师经》中即讲有此九横。

三、佛法中又有“八难”。

现在首先讲“苦”,苦有二大类:一类是八苦,一类是三苦。“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以下解释“八苦”:

1、生苦

“生”是一种苦,但是我们众生通常都把生当作是一种“快乐”,所以佛说:“众生颠倒”,以苦为乐,即是此义。“生”有什么苦呢?生人家的人(母亲)很苦,被生的婴儿也很苦。母亲之苦显而易见:十月怀胎、害喜、行动不便……等,还有,须多吃营养品,一个人要吃两个人受用的份量,所以就很累啊!睡、坐、卧、都诸多不便。还有,母亲最苦的时候是临盆之苦,也不知道会死还是会活,尤其是以前,难产很多,即使现在还是有难产之事。再者,母亲很担心孩子生出来时,能不能五官完整、四肢俱全?以前的人,孩子刚一出生,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检查看他二十个指头是不是都完整的?看有没有兔唇?眼睛、鼻子、耳朵……六根有没有俱全?很害怕缺了一两件,故“生”人者是很苦的。其次,依科学家的实验与统计,人的“痛”感,若依最高为十级来讲,则分娩时的“产痛”是十级的痛,其它的痛受的强度,都没有这么大——人间唯有生产最痛!至于被生的孩子有什么苦?若不是佛开示,我们都不会有此智慧了解到——孩子实在很苦:十个月被关禁闭,昏天暗地的,“气候”又阴湿,又闷热;母亲如果是没有什么特殊嗜好的人,则还好,如果是有特殊嗜好的,如喝酒、抽烟……那可惨了:胎儿天天抽二手烟,喝二手酒、不抽也要呛、不喝也会醉:母亲醉熏熏,他也跟着醉,至于如果母亲常吸大麻、吃麻醉剂、或镇定剂,胎儿就倒霉了。还有,母亲如果喝滚烫的东西时,佛云:此时胎儿有如在热地狱里一样;母亲如果喝冰冷的东西的时候,胎儿便有若身在寒冰地狱一般。母亲如果走动稍快时,胎儿就像受到地震一样。还有,最严重的是,有的人怀了孕以后还行房,佛说,那时胎儿有如万针穿身一般痛苦!所以如果是佛教徒的话,应该怀了孕以后,以慈悲故,就不要再行房!怀孕以后不行房的好处,以下是我在家时的一位同修的亲身经历:那时我住在达拉斯(美国德州之大城),有一位同修女众,她很信佛,而且非常笃信佛所教示的“孕后不行房”这一条开示,她并且常诵《地藏经》。她说她到了要分娩之前的十分钟,才从停车医院,进了病房才躺下来三分钟后,孩子就生出来了,她说:“好像大个便一样,一点痛苦都没有”。而且生出来的时候,医生好讶异地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干净啊!”因为一般孩子刚生出来时,都是血肉模糊,乱七八糟,很难看,而且全身表皮都是皱巴巴的;然而那个孩子就不是这样,身上一点血块都没有,并且皮肤光润光润的,这就是因为她没有行房,所以没把孩子的环境污染了,孩子的本身也没被糟蹋折磨。至于生产的过程很快,而且母子都没有经历什么痛苦,就生下来,这一点是跟诵《地藏经》有关系。生的时候母亲固然痛苦,孩子也很痛苦!他要从一个很窄的门——比他的头、身体都窄的门——挤出来,那是比在台湾考大学还要难。孩子出来以后,会哭一声,有些哲学家就讲了很多原因;而佛说那是因为温度不对,母体体内很热,而外面空气较冷,孩子一出来骤然碰到冷空气很难过,他没有办法表达,就只有哭了。所以应知,“生”实是一个巨大的苦难,其中毫无乐趣可言,而我们众生颠倒,却一直把生当作一种快乐,还拼命地庆祝、恭喜!每年还要办庆生会,庆祝生日,“祝你生日快乐!”殊不知那一刻才是生死大难的时候。有一些不信佛的人犹能知生日那一天是“母难日”,其实应是“母子受难日”,所以,那一天其实应该好好的在佛前忏悔,诵经礼佛,作如是念:“我怎么这么糟糕,又来了。”故那一天不要买大蛋糕,更不要吃猪脚面线,应该是要难过的,而不是大肆欢庆的,因此佛教徒不应作庆生会,反而应该好好受持八关斋戒一天,好好的禁语、禁足,修行一整天,看看能不能早点离生死苦,证得佛果菩提,这样才是佛弟子,受持佛法。

2、老苦

以上谈“生”苦。接下来谈“老苦”。老,是件很苦的事,这没问题,很容易了解。老了以后,身体衰弱,多病,因为这部机器用了几十年,也磨得差不多了;老了,“身”衰退了,“心”也因为积的业障太多了,所以便有所谓记忆力减退等等的现象,其实那根本不是记忆力减退,是因为里面的垃圾(业)太多了,所以运转不灵光,而且新的东西都灌不进去了,所以学新东西比较慢;凡夫之人不解,便把这种现象称作“记忆力减退”。然而如果是念佛的人,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尤其现在有很多所谓的“老人痴呆症”,精勤念佛、修行佛法的人就不会犯老人痴呆症。因为念佛可以消业障,故心中的“业”不会积得那么多,不会多到遮盖心中之明,令人变成痴呆,甚至也不会变成“老蕃”。事实证明,大多数念佛的老人家,常常都能一直保持耳聪目明。所以依我所知,唯一可以避免老人痴呆症的方法,就是念佛、学佛。再者,如果经常拜佛的话,筋骨也不会老化:人老化时最明显的征状,就是膝盖及腰骨弯不下去:而拜佛一定要弯腰,也要弯膝盖,所以拜佛之人骨头关节不易老化——拜佛的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了,也仍筋骨柔软,如果再加上打坐,则更是常常精神奕奕。因此学佛的人其身、心都不容易老。其次,老了还有一种苦恼就是“寂寞”:子女都长大了,各自成家立业去了,丢下年老的爹娘;然而学佛的人就不太会寂寞,因为你能到道场去,有师父、同修,可以共同砥励道业,而且天天念佛、念经、作功课都忙不过来了,哪还有时间寂寞?所以学佛最好,可度“老苦”,可度老时之身苦与心苦。

3、病苦

生病当然很苦,这不消说,而人一生中总要生些病,如果不幸的话,有的人还经年缠绵病塌,当药罐子,那真是很痛苦。有的人则一生要被开刀好几次,在生死边缘挣扎多次。然而病苦却是谁也逃不了的。

4、死苦

死是很苦的:然而有的人又生颠倒见、邪见,说:“死了最好,你看他死时的样子,好安祥!”其实大谬不然:人临死的时候,神识必须要离开这身体,而神识是遍布全身的,要抽离的时候,是从每一根毛孔、每根神经、每个细胞、纤维里面抽拔出来,然后才走得掉的。佛说:“神识抽离身体时,也是跟万箭穿心一样的痛苦。”不说别的,你有没有拔过牙?一颗牙只有一根神经:光是一颗牙出问题,就令人痛得要命,而且拔牙前还得打麻药,否则无法忍受,更何况神识要从全身几千万根的神经中抽离出来,你说痛不痛?人临死前,除了肉体上的痛苦及挣扎外,还有心理上的恐惧、怖畏、以及贪爱、舍不得,放不下亲人、眷属、事业、责任、家财、田产等,所以死实在是一件唯有痛苦,而毫无一点快乐的事;因此若说死是快乐,则是愚痴的人颠倒之见。

5、爱别离苦

相爱相悦的人要分别,这是件很痛苦的事,然而人生之中,“生离”或“死别”之事总是难免,因此人生处处有苦恼。我们众生所爱之物很多,然而我们所最爱的,莫过于我们自己这个色身,因此佛所说的“爱别离苦”,主要的是指:我们此生寿命欲尽之时,必须舍去此“爱得不得了的”身体所产生的痛苦。

6、怨憎会苦

讨厌的人却偏偏要聚会在一起,冤家路窄,这的确是非常苦的一件事。而我们众生最怨憎的莫过于堕于三恶道,成为三恶道之身,因此佛所说的“怨憎会苦”主要也是指此而言,而不只是指你碰到你讨厌的人。

7、所求不得苦

你所要求取的,常常很不容易得到,这种苦也是相当恼人的;不管是求爱情、求名、求利、求学位、求功名利禄……求不到的时候,实在是好苦啊!常常令人热血贲张、紧张兮兮,饭不思、茶不饮,辗转反侧。而在这世间,我们一定都会有所追求,但所追求的却偏偏常不易得到满足,所以一定会有“所求不得苦”。佛道难求,修行难有成就,涅槃难证,菩提难得,因此佛所谓的“所求不得苦”主要亦是指此而言。

8、五阴炽盛苦

这是八苦中的最后一项,此为总说“一切苦”,故一切苦都叫做“五阴炽盛苦”,或称“五盛阴苦”。五阴是什么?五阴就是五蕴,最古的翻译称为“五阴”(“阴”也是“集”之义),因为一切苦都是这五蕴所产生的,事实上,众生的“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运转(working),生、住、异、灭,十分剧烈,以致会产生种种苦,总称之为五阴炽盛苦。色身方面例如冷、热、饥、渴、失眠等等,心方面的苦如:烦闷、焦燥、焦虑、担忧、懊恼、失望、绝望、嫉妒、愤恨、紧张、畏惧等等这些由生理及心理(精神)所产生的苦,都是五阴炽盛苦。此外,生、老、病、死这四种苦很明显地,也都是五蕴的变化现象,至于“爱别离”、“怨憎会”、“所求不得”,也都是依五蕴身心而说,故都是属于“五阴炽盛苦”。为何说“炽盛”?以贪爱执取炽盛,故生热恼,名为苦。若得涅槃、菩提、般若、禅定,则如得甘露,便得清凉,止息热恼,五阴不炽燃,便得离苦。

以上所谈的是八苦,此外还有三苦”,即苦苦、坏苦、行苦。

1、苦苦

一种东西其本性就是苦的,谓之苦苦,例如八苦中的生、老、病、死、所求不得等这些事,其本性就是苦的,称为“苦苦”。此外,如:失败、受伤、贫穷、低贱等也都是“苦苦”。

2、坏苦

有些事物本身原来并不苦,然而因为它可乐的时间不能持久,它会改变、变坏、或消逝,因而变成一种苦,这种由于改变而成为我们的苦恼的,称为“坏苦”。例如:得到东西时固然很快乐,但失去时就很苦;然有“得”一定有“失”,失去所得的东西,而产生的苦便是“坏苦”。好的东西变坏时、相爱的人移情别恋、要好的朋友反目成仇、庞大的事业破产了,都是“坏苦”。

3、行苦

行苦即变迁不定,也就是“无常”所产生的逼恼之苦。因为世间一切法都变动不居,令人无法把握,为其所捉弄,这种苦叫做“行苦”,而“行苦”其实是包括一切苦的,因为一切苦都是由无常之行而起。

因此总说世间一切法,处处都是令人生苦恼的!只有得到般若大智,才能够度脱这一切苦厄。以上是解释“苦”,接下来讲“厄”。

“厄”是什么?厄就是灾难,世间有水难、火难、空难、船难……等等,这些灾难,叫做“厄”。自然而生的叫做“苦”,不是自然而生的,也就是accident(意外事件),谓之“厄”。《药师经》中讲有“九横”:一、得病无医,二、王法诛戮,三、非人夺精气,四、火焚,五、水溺,六、恶兽啖,七、堕崖,八、毒药咒咀,九、饥渴所困。另外,佛法中有“八难”,亦属于厄难,因为众生由于造种种恶业,而戚生种种障难,不得见佛,不闻正法。八难是:

一、在地狱难——受苦

二、在畜生难——受苦

三、在饿鬼难——受苦

四、在常寿天难——受乐

五、在北俱卢洲难——受乐

六、聋盲瘖哑难——身残

七、世智辩聪难——我慢妄想

八、佛前佛后难——不见佛、不闻法

这“八难”都是依学佛修行而说的。众生依业所受的报身,太苦不能修,太乐也不好修行,时间不对(佛前佛后)修行正法也困难。是故,能得人身、有正知见、又得善知识教授,修行如来正法,这种因缘实在甚为难得。

现在来解说一下如何以般若之观智“超越”五蕴、或超越一切痛苦之义。以静坐盘腿来说,盘腿会不会痛?初学者都会很痛。但你有没有去观察过那个“痛”,还是只是“很投入”,而把全心的注意力都放在那个“痛”上?若是那样的话,则会痛上加痛的!你若不要那么投入于痛受中(整个心为痛苦所吸引、占据),而想到“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这个道理,便可立刻减少痛苦。其次,痛的时候就抽身出来,正眼来“观”那个痛,以一种有如科学家的精神,拿着显微镜仔细观察、寻找:“痛在那里?痛是在身?还是在心?或是在腿?若是在身,而身是物,本无知觉,怎会觉得痛?故知“痛在身”实为虚妄。若说痛是在心,而盘起来的却是腿,心又不盘腿,怎会说“盘者在腿、痛者是心”?故知两皆虚妄。以痛处全身求之不可得,故知“痛处”虚妄,“痛处”虚妄不可得故,“痛受”也就一样是虚妄不可得,如是观了,即能超越“痛受”,如此即“度”了痛受之苦。”“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因为以智眼观察觉了一切五蕴法皆空,故能超越一切苦厄。“五蕴”其实也就代表了一切法,如上所说:“五蕴皆空”换句话说也就是“身心皆空”。以上经文整个来讲,即是:“观自在菩萨在很努力、且深入地修行大智慧的时候(大智慧到彼岸),当下就照见、彻悟了身心都没有自性,因此而度脱、超越了一切苦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llm.com/yszl/11754.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唇裂的特点和临床分度

    唇裂的特点是出生后上唇有一个长短不一的小豁口。豁口常在“人中……【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