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精至诚,至爱至仁。七十载荣光,砥砺写辉煌。今年医院建院70周年。70年岁月弹指一挥,希望与梦想,磨炼与奋斗,耕耘与奉献,造就医院今天的风采硕果、壮丽辉煌!70年间,医院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平凡到辉煌的历史跨越!70年,从“滕县区中心卫生院”到滕州乃至鲁西南区域医疗卫生领域的“执牛耳者”,“滕医人”医院不断进步。如今,带着光荣与梦想,他们又一次上路了。
栉风沐雨谱华章
春秋代序,日月不淹。 翻医院的发展史册,岁月的笔端凝重厚实地记录下了一代代滕医人甘于清贫、乐于奉献、潜心行医的艰苦历程,谱写出艰难与挫折、拼搏与收获的时代乐章。70年来,医院屹立在“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的美丽滕州,厚德精业,善医济民,走出了一条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铿锵医道。 年,医院在古滕大地屹然崛起,掀开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奋斗史篇。最初在滕县东沙河乡党村成立,名为滕县区中心卫生院,后更医院。年,滕县专区改济宁专区,医院更名为医院,迁至城区盐店街。年,医院在城区杏坛路北侧征地平方米,建设门诊、病房,累计建筑面积.96平方米。年,医院移交滕县,更医院。年,滕县撤县建市,医院更名医院。年,被山东省卫生医院。年,滕州市医养结合健医院新院区项目开工建设。在70载岁月里,医院的名称和建制几经变迁,留下了历代前辈们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足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踏着时代节拍,矢志不渝的滕医人筚路蓝缕、传薪继火、砥砺前行,用智慧与汗水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为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作出了杰出贡献。 忆往昔峥嵘岁月,勾勒出一幅幅镌刻着历史光辉、感人至深的动人画卷。一代又一代滕医人秉承着救死扶伤的精神,用仁爱厚德谱写着福泽滕州、惠及鲁西南的生命赞歌。医院从最初借用民房91间到如今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的规模;职工从最初的人到如今余人;服务对象从主要收治赴朝参战志愿军伤病员,到逐渐向社会开放,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嬗变。三易地址、五更院名,七十年的励精图治,几代人的自强不息,让她从一所规模极小、设备简陋的滕县区中心卫生院,成长壮大为今日医疗界的一面旗帜。广博慈爱创一流
忽忽70年如白驹过隙,中华大地已发生沧桑巨变。 走过曲折变迁的医院,厚积薄发,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步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近年来,医院始终践行“患者至上·质量为本”的服务宗旨,秉承“医院为目标、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医疗服务为核心、以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为抓手、以精细化管理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人才、学科、文化、管理”四轮驱动,大力实施“人才强院、科技兴院、医德立院”三大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打造品牌网,
医院发展定位
医院发展的基石和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的助推器。品牌强,则战力强! 近年来,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医院现有78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其中眼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另有17个专业为枣庄市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形成了以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小儿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肿瘤科、眼科、影像医学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麻醉科等为主要特色的省市级临床重点学科群,在本地区形成了强劲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在围绕学科软硬件建设、科研能力、人才梯队、医疗质量等多个维度的“医院品牌专科评选”和“医院竞争力·医院学科排名”中,医院有16个学科进入所在专业排名的全国前十,有5个学科位居全国第一。同时,也是山东省进入全国专医院。 强强联手,扩大优势力量。同时,医院还大力扶持弱势专科,提升综合实力。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先后与天津血液病研究所、医院、医院等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并聘请学科带头人长期来院指导工作;遴选优秀人才组团式外出学习,并打造了一批诸如心脏大血管外科、儿童重病监护室、康复医学科等服务一流、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整合专科建设形成区域竞争力,先后成立了脑科中心、影像中心、急救中心等,进一步发挥了学科整体优势,提升了学科综合实力。打响人才战,
医院发展内涵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瓶颈问题。医院院长杨琼曾说:“医院发展的基石和第一生产力。”为培养、吸引人才,医院不惜一切代价,“栽下梧桐引凤凰”,将医院打造成高端人才聚集地。 在人才引进方面,医院制定了较高的准入门槛,除临床紧缺专业放宽到省部级重点大学外,其余专业均需为、高校应届毕业研究生,学科带头人则为医院的领军人才。经过近年来的“双高”实践,拥有重点院校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余人;国家二级、三级教授9人,国内医学院校兼职教授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中华级、省级医学会专业分会主委、副主委41名,枣庄市级医学会学科主委20名、副主委57名。在人才培养方面,医院制定了层次分明的培养计划。对于青年医生,一方面重点实施了“中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投入大量财力用于其学习深造、业务发展、科研创新等;另一方面,在科室内部确立多个亚专科方向,并围绕专业专科技术重新配置资源,力求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目前,已选派50多名优秀青年医生前往美国、德国、医院进修学习;年均选派医院研修,余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带回了国内外一流的发展理念和先进技术。
一位西方哲人说:“医学是一门科学,但要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大夫却是一门艺术。”在强有力的学科品牌引领下,广大医务人员在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技术难点的同时,积极进行技术攻关与创新,始终保持高昂的创新势头,开展和引进一大批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该院成功申报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立项36项;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5项,枣庄市科技进步奖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篇,其中SCI论文94篇;完成各类科研鉴定余项,有10余项科研项目达到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在本地区的学术中心地位。打好智慧牌,
信息化提升服务能力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打好“智慧牌”至关重要! 在持续保持人才、学科、技术优先发展的同时,医院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投入一批高精尖的先进医疗设备,为提高诊疗水平蓄势助力。引进GE、西门子3.0T、1.5T超导磁共振,GEPET-CT,西门子Force、双源、层、64层螺旋CT,瓦里安IGRT高能双光子、医科达四维智能影像引导高能直线加速器等各类医疗设备余台(件),建设了国内一流水平的转化医学实验室,开启了精准医学新篇章。 与此同时,积极拓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依托互联网发展优势,医院管理为基础、临床应用为主线、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全面开通手机预约、挂号、缴费、检查结果查询等服务;在“医卡通”服务基础上,上线了自助交费、查询系统及影像、检验结果自助报告打印系统,逐步实现患者就诊自助化,真正让人民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其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绝对的领先优势,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除了利用互联网优化流程外,医院还利用信息化把对患者的服务从院内延伸到了院外。成立了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的病友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咨询、答疑服务及出院病人病情随访、回访和满意度评价等工作。改善门诊服务,在门诊区配备了轮椅、担架,在候诊区配备了饮水机、电视、自助售货机,并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导医咨询、病历复印、药事咨询、投诉接待、困难帮扶等一站式服务。改善住院服务,整合简化住院处、医保结算流程,成立住院服务中心,并由社会志愿者及专职人员提供入院接待、入院宣教、临床陪检、电梯引导、诊区导诊的无缝对接,变“病人跑”为“工作人员办”,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打硬口碑分,
医院公益属性
70年风雨兼程,是一种成长!这种成长是使命在肩,奋斗有我;这种成长是初心不改,逐梦前行! 医院始终追求社会责任担当。为更医院传、帮、带作用,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先后与丰都、泗水、山亭及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医院对口支援关系,逐步建立起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模式;依托滕州市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成了全市的医学影像中心三级会诊平台,实现了对疑难急重症患者的远程、异地、实时、动态会诊。组建60余人的医疗骨干团队,定期到医联体成员单位和部分乡镇卫生院坐诊,将我院的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医院区域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加强医保控费管理与服务价格管理,严格控制患者均次费用与总额比例,通过降低药占比、耗材比、严控不合理检查等有效手段,不断加强对门诊、住院费用的控制,目前门诊人均费用、出院人均费用在全省50医院中次均费用最低。通过加强“大急救中心、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的发展建设,极大地缩短了危急重症患者从发病到获得最佳治疗的抢救时间,畅通了生命“绿色通道”;积极开展急救知识进社区活动,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医院累计开展慈善、义诊等活动余次;针对“特困患者”“三无病人”发放各类慈善救助金余万元;在全市率先推行了“60岁以上老年人就诊免门诊挂号费活动”;深入实施“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推行“两免两减半一优先”惠民工程,打通失独及伤残家庭的优先就诊渠道等。多措并举,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不仅如此,他们还踏冰走雪,把这份“滕医人”的大爱源源不断地注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年5月,医院派出首批援疆队伍,开展“组团式”援疆、援藏工作,并探索出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做法。飞跃国界,他们把这份“滕医人”的大爱化作无私的国际援助之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年4月向坦桑尼亚派遣第一批援外医疗队,自此拉开了援外医疗工作的序幕,先后治愈了数百万患者,抢救了数以万计的危重病人,同时也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在面对SARS、H7N9、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威胁,唐山、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健康扶贫攻坚战等工作时,广大滕医人始终用实际行动彰显使命与担当,全力以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次次壮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褒奖以及人民群众的赞誉。
砥砺前行扬风帆
70年风雨无阻,70年砥砺前行。跨越两个世纪的漫漫征程,医院医院的发展史,用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和医院发展的辉煌诗篇,并成为国内知名的医学殿堂。医院连续八年入围医院竞争力十强,先后荣获全国医院、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先进单位、医院学科能力建设奖、医院、山东省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跨越70年风雨征程,如今,医院已发展成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于一体的医院,系医院、医院,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医院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开放床位张,设有78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省级重点专科5个,市级重点学科17个。年门急诊量达到万余人次,出院患者11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手术7万余台次,已形成学科门类齐全、人才荟萃、技术精湛、设备先进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人才强院、科技兴院、医德立院”医院赢得了诸多优异成绩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念。院长杨琼表示,今后,医院将按照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秉承“患者至上,质量为本”的服务宗旨,坚持“人才、学科、文化、管理”四轮驱动,同步推进医疗、教学、科研融合发展,立足学科,突出特色,强化内涵,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打造西部隆起带区域医疗中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医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院建设与发展实际,以建院70周年为新的起点,以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医院为目标,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医院特色与优势,实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百姓,在全面建设高品质医疗高地的征程上,医院事业发展新辉煌! 岁月如歌,70年是一首前行的凯歌; 继往开来,70年是一座硕果累累的丰碑; 任重道远,70年是一个新的起点! 铿锵旋律中,下一个70年的壮美蓝图正徐徐展开。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