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原创:牛妈彭小蹦
如果宝宝到了1岁左右,还是一声不吭,可能就开始焦虑了。
尤其是看到别人家孩子开始讲话了,更加心急如焚了。
于是在生活中,想尽各种方法想让孩子开金口
方法都试遍了,结果还是没用!快崩溃了有没有?
其实不必如此焦虑。美国儿科学会指出:每个孩子都以不同的方式进化,父母不要总是跟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也不要忽视了孩子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照下面宝宝语言发展时间表可以知道,如果宝宝有1/3以上的动作无法完成,到了20个月大的时候还是“金口难开”,此时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医院筛查和干预。
▼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一般跟以下3大因素有关,
第一,生理因素。
比如听力障碍(听力异常),可以通过听力筛查检查,在家里观察孩子对声音的敏感度。
比如是宝宝的发音器官出现了问题,像舌系带过短、腭裂、唇裂以及鼻部、喉部等疾病。
比如高危因素,出生的时候有窒息缺氧、颅内出血、脑损伤等因素。
还有一种是智力有问题,既不会表达,也不能理解大人说话的意思,还表现出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育异常。
第二、心理因素
比如自闭症。宝宝不喜欢和人交往,总是自己一个人玩,无法与他人对视。
第三、养育因素
辅食太烂,咀嚼能力锻炼不充分;跟孩子沟通少,输入不够;没有主动表达的机会;发音被别人笑话了不敢开口了等等。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孩子早点开口说话呢?
如果孩子2岁多了还不怎么开口说话,建议家长先到专业科室去排除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如果没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那么在日常养育上,父母可以做到:
第一,有足够的的输入,并将语言和环境相匹配,说话尽量用短语,少用奶语、叠词。
第二、离开宝宝熟悉的环境,丰富他们的语言素材。
第三,等待孩子回应之后再做下一步行动,不要让孩子认为,他不需要开口就能获得妈妈的支持。
第四,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话”,否则语言就失去了作用。
在孩子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家长会发现,两三岁的孩子,原本说话挺溜,突然间变得磕磕巴巴的,不用过度担心,那是因为,孩子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口腔肌肉还没准备好。脑子比嘴巴灵活,就会出现磕磕巴巴的现象。
美国儿科协会指出,儿童真正的结巴概率只有5%,很少在2、3岁阶段出现,一般都是在5岁之后被确诊。家长需要做的,是微笑着耐心等待,不要急于纠正,减轻孩子的压力。
有的家长还担心,孩子同时学英语的话,会不会造成母语混淆?这个可能会造成孩子开口晚,因为孩子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多(输入),大脑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多种语言,讲话的时间(输出)自然会相应推迟。同时在消化的过程中,孩子会找出强势语言作为自己的母语。当孩子做好了这些准备,输出将是爆炸式的、惊人的!
多方言环境也有同样的现象,曾经有位网友说,自家奶奶讲粤语,姥姥说湖南话,爸爸妈妈跟孩子讲普通话,孩子虽然还不能说话,但都能听得懂。
繁花有百态,花开不同时。语言是一种思维能力,孩子说话的早晚,并不代表语言的能力,帮助孩子拓宽语言的深度和广度,才是父母最该做的事情!
我是牛妈彭小蹦,两个孩子的妈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理事、阿德勒心理指导师,出版育儿漫画集《成长不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