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派夫妇如何养孩子

时间:2021-7-28 11:48:51 来源:唇裂

北京到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这是艺集曾经发过的两篇文章,是刘瑜和她的先生周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的作者写给孩子的话。

关于“父母”的角色

刘瑜:“母亲节那天,看到铺天盖地“感谢母亲”、“伟大的母爱”之类的口号时,我只觉得不安甚至难堪。我一直有个不太正确的看法: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

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

周濂:“有一种论调我特别不认同,有些子女对父母说,你没有征得我的同意把我生下来,所以你应该为我做的任何事情负责。我很反感。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开始都是个“被抛”的过程。自主性是在“被抛”之后,在生命的展开过程中逐渐获得的。”

关于“成就”

刘瑜:“小布谷,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

周濂:“她可以去当一个成功的厨师,一个成功的幼教老师。不成功也没关系,只要她对这个工作满心欢喜。比方说,你当一个图书管理员,你喜欢读书,喜欢图书馆的氛围,你在里面很happy,你跟来借书的老师和同学能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你每天去上班非常开心,你很享受这个工作,我觉得这就是成功的人生。”

父母的寄望:

刘瑜:“妈妈希望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白来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领略它波光潋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来成全它的更好。”

周濂:“我会让她见到老人要问好,有人打招呼要回应,不能自顾自。把冷漠当成是性格,把傲慢当成是独立,我不会培养她这种情感。

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教孩子:“你应该先下手为强,你应该成为这个游戏规则的获胜者。”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被这个游戏规则彻底地俘虏,因为我相信这个社会还是有一定的空间,让那些不那么遵守游戏规则的人能够活得还不错。”

——————————————————

[来自母亲的信]

愿你慢慢长大

文/刘瑜

亲爱的小布谷:

今年六一儿童节,正好是你满百天的日子。

当我写下“百天”这个字眼的时候,着实被它吓了一跳——一个人竟然可以这样小,小到以天计。在过去天里,你像个小魔术师一样,每天变出一堆糖果给爸爸妈妈吃。如果没有你,这天,就会像它之前的天,以及它之后的天一样,陷入混沌的时间之流,绵绵不绝而不知所终。

就在几天前,妈妈和一个阿姨聊天,她问我:为什么你决定要孩子?我用了一个很常见也很偷懒的回答:为了让人生更完整。她反问:这岂不是很自私?用别人的生命来使你的生命更“完整”?是啊,我想她是对的。但我想不出一个不自私的生孩子的理由。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自私吗?现代人说:“我喜欢小孩”,不自私吗?生物学家说“为了人类的繁衍”,哎呀,听上去多么神圣,但也不过是将一个人的自私替换成了一个物种甚至一群基因的自私而已。对了,有个叫道金斯的英国老头写过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你长大了一定要找来这本书读读,你还可以找来他的其他书读读,妈妈希望你以后是个爱科学的孩子,当然妈妈也希望你在爱科学的同时,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式挣脱虚无。

因为生孩子是件很“自私”的事情,所以母亲节那天,看到铺天盖地“感谢母亲”、“伟大的母爱”之类的口号时,我只觉得不安甚至难堪。我一直有个不太正确的看法:母亲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她为生孩子这个选择承担后果而已,谈不上什么“伟大”。以前我不是母亲的时候不敢说这话,现在终于可以坦然说出来了。甚至,我想,应该被感谢的是孩子,是他们让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让他们的虚空有所寄托,让他们体验到生命层层开放的神秘与欣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尽情地爱——那是一种自由,不是吗?能够放下所有戒备去信马由缰地爱,那简直是最大的自由。作为母亲,我感谢你给我这种自由。

也因为生孩子是件自私的事情,我不敢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寄望”。没有几个汉语词汇比“望子成龙”更令我不安,事实上这四个字简直令我感到愤怒:有本事你自己“成龙”好了,为什么要望子成龙?如果汉语里有个成语叫“望爸成龙”或者“望妈成龙”,当父母的会不会觉得很无礼?所以,小布谷,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感,又恰好拥有与这个梦想相匹配的能力——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与其梦想成比例的能力。是的,我祈祷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与热情——在妈妈看来,一个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上班是个负担的律师,并不比一个骄傲地对顾客说“看,这个发型剪得漂亮吧”的理发师更加成功。

但是,对你的“成就”无所寄望并不等于对你的品格无所寄望。妈妈希望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白来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领略它波光潋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来成全它的更好。妈妈相信人的本质是无穷绽放,人的尊严体现在向着真善美无尽奔跑,所以,我希望你是个有求知欲的人,大到“宇宙之外是什么”,小到“我每天拉的屎冲下马桶后去了哪里”,都可以引起你的好奇心;我希望你是个有同情心的人,对他人的痛苦——哪怕是动物的痛苦——抱有最大程度的想象力因而对任何形式的伤害抱有最大程度的戒备心;我希望你是个有责任感的人,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和平、公正就像我们拥有的房子车子一样,它们既非从天而降,也非一劳永逸,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追求与奋力呵护;我希望你有勇气,能够在强权、暴力、诱惑、舆论甚至小圈子的温暖面前坚持说出“那个皇帝其实并没有穿什么新衣”;我希望你敏感,能够捕捉到美与不美之间势不两立的差异,能够在博物馆和音乐厅之外、生活层峦叠嶂的细节里发现艺术;作为一个女孩,我还希望你有梦想,你的青春与人生不仅仅为爱情和婚姻所定义。这个清单已经太长了是吗?对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种苛刻是吗?好吧,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不如说妈妈希望你能和妈妈相互勉励,帮助对方成为那样的人。

有一次妈妈和朋友们聊天,我说希望以后“能和自己的孩子成为好朋友”,结果受到了朋友们的集体嘲笑。他们说,这事可没什么盼头,因为你不能预测你的孩子将长成什么样,一个喜欢读托尔斯泰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喜欢读《兵器知识》的小孩,一个茶党妈妈可能生出一个信仰共产主义的小孩,一个热爱古典音乐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热爱摇滚的小孩,甚至,一个什么都喜欢的妈妈可能生出一个什么都不喜欢的小孩?而就算他价值观念兴趣爱好都和你相近,他也宁愿和他的同龄人交流而不是你。所以,朋友们告诫我,还是别做梦有一天和你的孩子成为朋友啦。好吧,妈妈不做这个梦了,我不指望你15岁那年和爸爸妈妈成立一个读书小组,或者25岁那年去非洲旅行时叫上妈妈。如果有一天你发展出一个与妈妈截然不同的自我,我希望能为你的独立而高兴。如果你宁愿跟你那个满脸青春痘的胖姑娘同桌而不是妈妈交流人生,那么我会为你的人缘而高兴。如果——那简直是一定的——我们为“中国往何处去”以及“今晚该吃什么”吵得不可开交,如果——那也是极有可能的——你也像妈妈一样脾气火爆,我也希望你愤然离家出走的时候记得带上手机、钥匙和钱包。

小布谷,你看,我已经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以后”上面了,事实上对“以后”的执着常常伤害人对当下的珍视。怀孕的时候,妈妈天天盼着你能健康出生,你健康出生以后,妈妈又盼着你能尽快满月,满月之后盼百天,百天之后盼周岁?也许妈妈应该把目光从未来拉回到现在,对,现在。现在的你,有一百个烦人的理由,你有时候因为吃不够哭,有时候又因为厌奶哭,你半夜总醒,醒了又不肯睡,你常常肠绞痛,肠绞痛刚有好转就又开始发低烧,发烧刚好又开始得湿疹?但就在筋疲力尽的妈妈开始考虑是把你卖给马戏团还是把你扔进垃圾桶时,你却靠在妈妈怀里突然憨憨地一笑,小眼睛眯眯着,小肉堆堆着,就这一笑,又足以让妈妈升起“累死算了”的豪情。岂止你的笑,你睡着时嘴巴像小鱼一样嘬嘬嘬的样子,你咿咿呀呀时耸耸着的鼻子,你消失在层层下巴之后的脖子,你边吃奶边哭时的“哎呀哎呀”声,你可以数得出根数却被妈妈称为浓密的睫毛?都给妈妈带来那么多惊喜。妈妈以前不知道人会抬头这事也会让人喜悦,手有五个手指头这事也会让人振奋,一个人嘴里吐出一个“哦”字也值得奔走相告——但是你牵着妈妈的手,引领妈妈穿过存在的虚空,重新发现生命的奇迹。现在,妈妈在这个奇迹的万丈光芒中呆若木鸡,妈妈唯愿你能对她始终保持耐心,无论阴晴圆缺,无论世事变迁,都不松开那只牵引她的手。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布妈

(来源:新京报)

———————————————————

[来自父亲的观念]

父亲是女儿的保护伞

口述/周濂

 

我女儿布谷现在10个月零6天(年12月26日)。10个月的孩子是个什么样子呢?她会叫妈妈,会叫猫,认识奶奶外婆爸爸阿姨电灯电视闹钟,以及墙上各种固定的动物图案,喜欢出门,喜欢照镜子,喜欢脸朝前方抱着,开心了就手舞足蹈像个电动玩具小人。她最喜欢的公仔是一个猴子外形的热水袋,每晚睡觉都要紧紧抱着。对了,目前为止她总共叫过3次爸爸,我都记着呢。现在的她开始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想要什么东西或者要去哪里,她都手指着那边啊啊啊地叫。她出生一个月后我就总结出她哭的类型,哎哟哎哟哎哟哟是吃不到奶的急躁,哎呀哎呀哎呀呀是吃奶吃累了,做嘴唇发抖状长一声短三声的哇是饿极了饿疯了,咿咿呀呀则是吃饱了心满意足。装睡?还没有,但她有装哭过。当她想要一个东西,你不给她,她就开始干嚎。你一塞给她,她立刻就好了。

  要孩子对我们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儿。我们之前并没有具体规划,就觉得如果老天送我们一个宝贝,我们就把她接下来。一切顺其自然。

  哦这是我的孩子

  实际上对于我来说,父亲的角色感差不多是她出生两三个月后慢慢才有的。女人之前有10个月的准备,身体一步步的变化她自己能感受得特别清晰。男人不一样,吧唧扔给你一个小孩,你要非常强努着告诉自己:哦这是我的孩子。这不是那么natural的过程。

  刚抱到布谷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此时我应该表现出感动来。其实很怪异,因为布谷是剖腹产,父亲是不能全程跟踪的。我进去以后就看到一个血刺呼啦的婴儿躺在那里,身上黏糊糊脏兮兮的,呱呱地哭。你肯定第一反应就是,啊这是我孩子,这竟然是我的孩子。

  我当时有点托大。我们其实请了阿姨,但我跟阿姨说你就在家里等着吧,我自己陪着老婆。医院,我一个人抱着6斤重的布谷,忙这忙那。她一晚上大概拉了六七次大便——新生儿要把胎粪拉干净,是那种黑绿色的。然后你就手忙脚乱给她换尿布啊,用针管给她打奶水什么的,折腾了一晚上。没觉得恶心,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那个生命太脆弱了,你不知道怎么抱她她会舒服。那时候你就会真正懂得,什么叫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掉了。

  世界与孩子

  我们没纠结过生与不生。“这个世界配不上我们的孩子,”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这么说。我觉得这种抽象的论调没有意义。这世界配不上太多东西了,按这个标准,我们随时可以直接离开这个世界。但你会发现,每个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烦恼,但他们总会在某一时刻过得还挺有滋味的,对吧?人生还是有很多很美好的东西。

  毫无疑问,父母和子女间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你刚才说人的降生是个无从选择的过程,这当然是事实。有一种论调我特别不认同,有些子女对父母说,你没有征得我的同意把我生下来,所以你应该为我做的任何事情负责。我很反感。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开始都是个“被抛”的过程。自主性是在“被抛”之后,在生命的展开过程中逐渐获得的。

  子女和父母间也这样,一开始都是无限的依赖。随着孩子的成长,她生理和心理上的脐带被剪断,慢慢获得自己的独立性,然后她就有了自由意识、反抗意识,有了对自由平等这些抽象价值的诉求。我虽然在政治上是个自由主义者,但在伦理上,我其实还是偏儒家的。这种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诉求,不能够从政治领域彻底移植到家庭伦理中来。至少在伦理亲情的层面,父母对子女就是有一种天然的权威在里面。在家庭教育中,一方面你要充分地放手,让子女去自由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以彻底丧失家庭伦常为代价。它应该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契合点。

  以后布谷想成为钢琴家、小学教师,或是街头卖煎饼的人,我也许都不会特别去干涉。但如果布谷不懂礼貌,成为一个不友善的人,那我可能会在这方面对她做很多的情感教育,我会让她见到老人要问好,有人打招呼要回应,不能自顾自。把冷漠当成是性格,把傲慢当成是独立,我不会培养她这种情感。

  性别与性向

  其实生之前,我对于孩子的性别是有期待的,我希望他是男孩,因为我自己打篮球。我经常想象带着我儿子去打球,那会是很美妙的时刻。当然生了女儿之后,你就要纠正这种想象,我可以带她打羽毛球。为什么想到的都是运动?因为运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我觉得身体上的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这种自信其实比你成绩好的自信要更实在、更根本,我自己深有体会。

  我和布妈有个共识,不会特别强化她的性别意识。我们可能会偏中性地培养她,不会说你作为一个女孩子就应该怎么样。归根结底,男人女人都是人嘛,我们有一个对人的最基本的要求。至于性向,我当然希望她是一个,怎么说,喜欢男生的女生。那她万一喜欢女生,我完全可以接受,没有任何问题。

  家长制

  《爸爸去哪儿》我也看啊!刚开始不太喜欢王岳伦,还有Angela。但是看到最后,我觉得他女儿真的很可爱,天生憨傻呆萌范儿,对人特友善。你要说我更喜欢谁,是不是还是那个男神张亮啊。我觉得张亮和他儿子的相处模式很好,完全打成一片,但又能保持父亲一定的权威。我觉得这种权威是必要的,在小孩漫长的成长过程当中,你其实是她的保护者。在很多时候你可以跟她平等交流,但是孩子毕竟是个理性不足的人,她不知道危险,不知道对错,必须要给她指导。这跟什么自由民主都没关系。

  我觉得一定意义上的家长制,自由主义者会认同。比方在英国,你要骑自行车就必须戴头盔,必须穿有反光的马甲,自行车的前面和后面必须要有灯,没有这些设施是不让你上路的。这当然是一个家长制的体现。它背后的预设是,政府会假定你虽然是一个理性的成年人,但你依然不知道用最正确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安全。我觉得自由主义者会接受一定意义上的家长制。自由主义要确保的是什么呢,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关于美好人生的理解,也应该有这个机会和权利去追求他的美好人生。

  我刚才说了很多,布谷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她觉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最美好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会作为一个平等交流者来跟她商榷。我不会强行命令她按我的模式去走。但在她的性格培养上面,情感的表达方式上面,我觉得我应该给她设定一些条条框框。

  如何面对假丑恶

  如何面对社会的阴暗真的很难。我们每个成年人都在不断地自我说服,你看到这个社会有很多问题,你也意识到自己无能为力,又不想同流合污。我相信这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我肯定不会给她刻意塑造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我会告诉她你应该诚实待人,但是呢,你也应该意识到这个世界有很多谎言,有很多骗子,你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教孩子:你应该先下手为强,你应该成为这个游戏规则的获胜者。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被这个游戏规则彻底地俘虏,因为我相信这个社会还是有一定的空间,让那些不那么遵守游戏规则的人能够活得还不错。

  比方说,布谷长大后也许会去人大附小上学。在那个小环境里没准她能找到三五个挺好的朋友,构成一个还算能抵御外部压力的小圈子。如果说她不行,我也许要给她换一个环境。我有一个朋友,他觉得他的孩子在那个幼儿园里备受凌辱,就选择移民去美国了。我们也讨论过,如果未来发现国内的教育环境很差,我们会让她去国外。

  我的期许

  现在在路上看到四五岁的小女孩,直到二十多岁的姑娘,我都会想象布谷长大会是什么样子。我会在别人的眉目之间,寻找布谷的痕迹。

  有女儿后,我认为父亲就该是女儿的保护伞,你应该给她提供绝对的安全感。你要说我有什么自我预期的话,我希望我以后能做到这一点。对孩子的期待呢,其实当父母之后,你会发现对孩子的要求真的很低,你不会奢求她成为一个天才,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你就想跟天底下所有最普通的父母一样,希望她健康。我记得怀孕六七个月的时候,我们去做产检,当时大夫说,“胎儿的唇部有一个地方有一点阴影。因为胎儿的体位不是很好,照得不是很清晰,你们先从B超室出去一下,转个15分钟回来再照。 ”

  在那15分钟里,我们俩面面相觑,有点不知所措。我们设想了最坏的可能性,如果有唇裂怎么办。所以那时候你就能体会到天底下父母最朴素的期许,希望孩子是健康的。她生出来以后,你希望她这辈子是开心的,是幸福的。当然,你慢慢又会有更多的期待,外在的社会压力会不断地push你,我觉得你只能努力地克制自己这些非分的要求,比如为什么我的孩子必须要是班上第一名,全班有50个孩子呢,所有的孩子都当第一名怎么可能?我觉得学习不好没关系,但你要有一技之长,它足以保证你可以在班上不会见人矮三分,不会彻底地摧毁你的自信心。你有一种自豪感,有尊严,这就挺好的。

  她可以去当一个成功的厨师,一个成功的幼教老师。不成功也没关系,只要她对这个工作满心欢喜。比方说,你当一个图书管理员,你喜欢读书,喜欢图书馆的氛围,你在里面很happy,你跟来借书的老师和同学能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你每天去上班非常开心,你很享受这个工作,我觉得这就是成功的人生。在这一点上,我们对布谷确实没有特别多的要求。这个时代,做一件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其实是很难的。无数的人每天早上去挤地铁,到一个他们非常讨厌的环境,面对非常讨厌的人,做一份非常不喜欢的工作,不是吗?

(整理:《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张雄 实习记者 谢思楠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注:转载本文获得周濂授权。

——————————————————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llm.com/clby/12287.html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兔唇的孩子也要微笑

    在我们身边,每350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唇颚裂亚洲人、印第安人……【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