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s://js.qq.com/a/20180531/031092.htm
本文原载于《中华放射学杂志》年第1期
前脑无裂畸形(holoprosencephaly,HPE)是一种复杂的脑发育畸形,因胚胎发育至18~28d,原始前脑不能完全分裂出左右半球而得名[1]。HPE在胎儿期发生率为1/,新生儿中发病率为1/[2]。国内外文献报道多集中于产前超声和MRI的影像表现[3,4,5],我们搜集了14例HPE患儿的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搜集年5月至年8月我院因智力及运动发育落后行CT、MR检查并诊断为HPE患儿14例,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2d~8岁,中位年龄d;患儿临床表现为出生后吮吸困难、抽搐频发2例,智力及运动发育落后12例,其中4例伴唇腭裂畸形,1例伴小头畸形。
二、影像检查
14例患儿中,CT检查7例、MRI检查7例。CT检查使用PhilipsBrilliance16层螺旋CT机,管电压kV,电流mAs,层厚3.0mm,层间距3.0mm,其中2例伴发唇腭裂畸形患儿另行1.5mm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MRI检查使用GESignaExclte0.35T、SiemensMagnetomAvanto1.5TMR扫描仪,常规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扫描,扫描参数:T1WI,TRms,TE8ms;T2WI,TRms,TEms;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Rms,TEms;FOV24cm×24cm,层厚5.0mm,层间距0.5mm。
三、图像分析
由2名高级职称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分析14例患儿CT、MRI图像,对半球发育和分离情况评估,对不同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HPE按以下标准分为4型[6]:(1)无脑叶型HPE(alobarHPE):左右大脑半球未分离,大脑纵裂和大脑镰完全未形成;(2)半脑叶型HPE(semilobarHPE):大脑半球前部未分离,纵裂和大脑镰前部未形成,大脑半球后部纵裂及大脑镰已形成;(3)脑叶型HPE(lobarHPE):双侧大脑半球已分离,仅于额叶的前下部融合,纵裂前部较正常浅;(4)半球中央变异型HPE(middleinterhemisphericfusionvariantHPE,MIHF/MIHVHPE):前额叶及枕叶半球纵裂已形成,后额叶、部分顶叶融合。
结果半脑叶型HPE4例。影像上均表现为大脑后部半球纵裂和大脑镰正常,前部未形成;大脑额顶叶融合,额叶发育不良,外侧裂前移,两侧豆状核及尾状核部分融合,其中2例两侧丘脑部分融合伴第三脑室变小;侧脑室前角未发育,后角融合呈单一脑室(图1);胼胝体膝部及体部缺如(图2);1例伴发背侧间裂小囊肿及小头畸形。
脑叶型HPE8例。其中6例表现典型,为大脑后部半球纵裂和大脑镰发育正常,前部纵裂发育较正常浅,大脑半球及丘脑分离接近正常,额叶前下部仍融合(图3),其中2例CT三维重建显示唇腭裂畸形,鼻部扁平(图4);而2例额叶融合较严重的患儿,大脑前部半球纵裂较浅,两侧豆状核及尾状核部分融合(图5),侧脑室前角存在但发育不良,后角发育正常,外侧裂接近正常;4例额叶分离程度较好的患儿仅胼胝体膝部缺如,2例额叶融合较严重的患儿膝部及体前部缺如。另2例脑叶型HPE患儿影像表现不典型,1例表现为大脑前部半球纵裂和大脑镰已形成,后部半球纵裂发育浅,枕叶及部分顶叶融合(图6),侧脑室前角发育,后角扩大融合成"U"形(图7),胼胝体压部缺如,伴发小脑发育不良(图8);1例仅表现为单纯丘脑融合,大脑半球纵裂和大脑镰发育正常(图9),胼胝体及脑室发育正常。8例脑叶型HPE中1例伴发脑裂畸形,2例合并灰质异位。
半球中央变异型HPE2例。影像上表现为大脑前额叶和枕叶半球纵裂及大脑镰形成,而后额部及顶叶融合,双侧外侧裂池稍扩大、后移并于顶部融合(图10),间脑已分离,侧脑室前后角发育趋于正常(图11),胼胝体体部缺如(图12)。
本组患儿中未见无脑叶型HPE。13例HPE患儿透明隔缺如,仅1例单纯丘脑未分离的HPE透明隔发育正常。
讨论一、HPE概述
HPE的发生是由于孕程的第3~4周,前脑不能成功分裂端脑、间脑。前脑的发育源于脊索头侧的中胚层间充质组织,这些间充质组织与端脑的脑裂以及中线面部结构的发育有关,据此推测HPE的发生是由颅部的间充质缺乏所致,从而导致基底中线结构诱导和分化的异常。HPE的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和环境因素(母源性糖尿病、低胆固醇血症、酒精中毒)、遗传、基因(SHH、ZIC2、SIX3、TGIF、PTCH、GLI2及TDGF1)染色体(常累及13及18号染色体)突变密切相关[7]。
80%的HPE患儿会伴发中线颅面部发育异常,包括单眼畸形、眼距过窄、长鼻畸形、鼻梁扁平、单一上颌正中切牙畸形、唇腭裂畸形等[8]。临床症状表现为肌强直、发育延缓、颅内高压、下丘脑、脑干、垂体功能障碍等[9,10]。本研究中伴发颅面部畸形的患儿5例,分别为唇腭裂畸形和小头畸形,畸形发生率低于文献报告,可能与研究病例相对较少且没有收集到无脑叶型患儿有关。Stashinko等[11]对例HPE患儿的研究表明:平均生存年龄为4岁,15%的病例能存活到青春期;生存时间和伴发的畸形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伴发严重畸形(如独眼畸形、眼距过窄、长鼻畸形)的患儿生存时间小于1年。
二、HPE影像表现分析
按照疾病严重程度由高到低将HPE分为4型:无脑叶型、半脑叶型、脑叶型和半球中央变异型HPE。本研究中无脑叶型0例、半脑叶型4例、脑叶型8例、半球中央变异型2例。8例脑叶型HPE中2例与上述分类标准不尽相同,1例为单纯丘脑融合,胼胝体、大脑纵裂、透明隔、脑室形态等发育正常,端脑发育正常,间脑分裂异常;1例大脑半球前部纵裂形成,双侧顶枕叶融合,间脑已分离,侧脑室前角发育趋于正常,后角融合扩大,透明隔缺如,胼胝体压部缺如,为端脑后部发育异常。以往文献报道HPE多为大脑前端中线结构不分裂为主[12,13,14,15],这与大脑镰和大脑半球为枕部向额部发育的过程有关,而单纯间脑分裂异常和半球后部分裂异常病例未有相关报道。根据HPE为端脑和间脑分裂和分化异常的一组疾病的定义,单纯丘脑融合患儿临床表现为轻度发育迟缓,胼胝体发育完全,大脑镰发育正常,属于HPE程度较轻的一种,应归于脑叶型HPE;半球后部分裂异常病例分型较复杂,患儿临床表现为中度发育迟缓,端脑大部分已分离,只是半球融合部位为端脑后部,胼胝体仅压部缺如,间脑已分离,笔者认为该患儿端脑分离程度优于半脑叶型HPE,暂归为脑叶型HPE,但有待更多病例报道证实。
HPE除了前脑中线结构不分裂外,因其所引起中线结构发育异常亦是重要特征,包括两侧丘脑融合畸形、胼胝体缺如、胼胝体发育不全、透明隔缺如、嗅球、眼球和视束发育异常等。而胼胝体发育与半球间裂形成程度有关。胼胝体向前形成越多,脑发育越好,胼胝体发育程度可以作为HPE患儿脑发育评估的指标。HPE还可以伴发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6],如脑积水导致的大头畸形、Dandy-Walker畸形、神经元移行异常、基底动脉环异常等。本研究中,2例伴发合并灰质异位;脑裂畸形1例,小脑发育不良1例。
总之,CT和MRI有助于HPE的诊断、分型、确定是否伴发其他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特别是MRI具备无辐射性并能任意角度成像,对于颅内结构显示更加清晰,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方式。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 本研究过程和结果均未受到相关设备、材料和药物企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08-29)
(本文编辑:张琳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