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健脾益气,滋阴,安神的办法

时间:2025/6/26 11:35:04 来源:唇裂

当我用老方子消除患者的失眠后,我突然发现:中医想恢复千年前的盛况,再无可能!

20岁之前,我一直跟随着爷爷和父亲学习中医,10岁时大部分医书我都能倒背如流,15岁喜欢上大街给村民把脉。

20岁时可以上手看很多小病,那时我们经常晚上出诊,因为大村民都是白天务农,晚上才有时间,再遇上老人或者紧急情况,不论多远多晚我们都会上门。

在我23岁时,一次上门给患者看病,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村里晚上有些瘆得慌,我那时胆子比较小,刚走到家门口,就听到了一阵凄凉的哭声,把我吓得一个踉跄,还惨叫了一声。

家里人听到声音出来,这才了解到,是来看病的病人,也是被我吓到了,才会哭出来。

我赶紧把她带进去,问是怎么回事。

患者36岁,连续七八个月以来都睡不好觉,经常都是彻夜不眠。还伴有口渴难耐,每天晚上都要喝很多水,嘴唇常常是开裂的。她也一直四处就医,清润滋阴的药物也吃了不少,但是无论怎么吃,都是不好使,百般无奈之下来到这里。

我仔细辩证了她的情况:发现她虽然口干唇裂,十分口渴,但是脉象沉细无力,舌色淡白无华。

心中有了计较。开出方子:生白术,熟地黄,五味子,党参,怀牛膝,麦冬。

她估计也是久病成医,看到方子有白术、党参,顿时就把眉头一皱。

不等她说话,我就说:按照正常的治法,你的病不好,那我们就要另辟蹊径。这方子你先拿去吃。吃得好,再说。吃不好,可以换。

她思考了片刻,还是决定回去试试。

结果,患者用药差不多有半个月时间,晚上睡眠就大大改善了,口干的情况也有明显减轻。我将方子做了一些调整,让他回去继续用药,又过了一段时间,患者睡眠正常,其他不适症状消失。

这里头,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表面看,这个患者的确属于有火,问题是,这个火是从哪里来的。

舌色淡白无华,脉象沉细无力。这些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气血不足,为啥会导致上火呢?

津血同源。血虚,必然会津亏。气又是一身津液输布和生成的动力。所以,气血不足的人,长时间阴津亏少,火没有队友压制,自然就烧了起来。

找到了原因,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

方中生地黄、麦冬用于滋补阴血,白术和党参,用于健脾益气。合用解决气血不足的问题。

五味子,用于宁心安神。怀牛膝的作用是带领着体内的热往下走。

诸药共用,失眠自然轻轻松松被拿下。

像这样的病在中医看来其实并不复杂,但是为何那个年代可以很容易的治好,但是反而现在却一直在折磨着病人呢?

其实不是现在的病难治了,医院为了创收、利益想出来的办法,只治标不治本,有什么用?

更多的医生为了挣钱而看病,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医术也是在农村学的,我知道贫苦人的生活,看不起病的无奈。一旦医者的心变了,中医想恢复千年前的盛况,再无可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llm.com/clby/1588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