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整形美容做的很多,广告打得也很凶。从七八十年代到现在,会让人感觉到在我国整形美容也只是近些年的事。其实不然,《晋书·魏咏之传》中记载了“咏之生而兔缺”(先天性唇裂),后来荆州刺史殷仲堪手下有个医生,专门给人做修兔唇的手术。这些也只是有记录的冰山一角而已。
在80年前的民国,上海的娱乐事业蒸蒸日上,整形美容也是做的风生水起。那时大明星也会去拉个双眼皮,垫个鼻子。做完以后不会遮遮掩掩,医院做广告。
民国时期的经济与时尚
要想了解民国的整形,还是要看看那个时代背景。三十年代抗战爆发之前,上海号称“十里洋场”、“东方巴黎”,是威震八方的亚洲和远东第一大都市,其城市经济总量(GDP)、金融证券市场规模仅次于纽约、伦敦,超过法国巴黎,也超过日本东京、大阪的总和;而当时的香港(HK),则是英国人殖民统治下的中国南方沿海的“小渔村”。立志发展成为东南亚的“小上海”,就是那时港人的普遍梦想、乃至奢望...
上海的摩登女子根据不同的场合、季节和服饰来选择不同的项链、耳环、手镯、戒指、胸针等饰物。不管是穿旗袍还是著西式服装,摩登女子们的耳上、颈上、腕上、指上全用首饰武装起来了,这些东西论其价钿,可能倒并不贵。但琳琅满目便造就了上海摩登,烟花烫的卷发,配上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这就是当时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许多当时的看板、月份牌上的俏佳人形象,便能说明问题。
民国时期《妇人画报》
民国时期的乳房整形
“三十年代的报刊上,乳房绝对是个时髦且大众的话题。年,上海的《现象》杂志,刊登了一篇在当时有着代表性且附有多幅照片的“研究型”文章《乳部美的研究》。这篇文章给各个国家的女性乳房“打分”:美国分,英国98分,德国90分,中国和日本80分,巴西最低,50分(严重怀疑作者究竟是否见过巴西的乳房)。
其实,这篇文章本身没啥好大惊小怪的。文章的编者按很有意思:“此类研究文字及照片甚为需要,读者如有佳作惠刊,酬金从丰。不附照片者不录。”重点在最后一句,没有胸脯照,你也好意思发研究型文章?”
“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被称为“医疗诉讼年”,那年一下子冒出了N多医疗官司。其中有点意思的,还就算是上海的这件医疗整形官司。据我考证,这应该是中国第一起医疗整形纠纷诉讼案。上海的德国籍Reisin小姐嫌胸部太大,求助于俄国籍Engel医师。Engel医师先后两次为Reisin小姐进行缩乳矫形术。Reisin小姐对于术后效果很不满意,认为乳头太高、遗留瘢痕,“有碍观瞻”,跑到上海第一特区法院以“业务伤害罪”起诉Engel医师。后经庭审,判决Engel医师无罪。”摘自杨震个人白斑疯治疗白癜风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