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开远朱自德开远唯一一个健在的

时间:2017-3-17 18:19:32 来源:唇裂

朱自德是一位年近八旬的开远机务段退休司机。他十二三岁时就学会了开火车,从第一次学开火车到上世纪90年代初退休,与火车打了整整半个世纪的交道。

▲火车是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先驱和代表,有人把滇越铁路誉为跨越时代的火车头

他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精神很好,身体很健康,平静而闲适地过着晚年生活。打打麻将,喝点咖啡,坐在家门口,看看彩云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与熟人打打招呼或者聊聊天。岁的越南老司机黄绍山在世时,他天天都要过去吹牛,因为他们不仅是同行,还是老邻居。

他们吹得最多的、最亲切的就是火车,以及与火车有关的人和事。吹麦克51的真空闸力量小,风闸力量大,制动来的快;吹年真空闸改风闸试验中芷村倒马坎机车翻车死人的事;吹法国人经营时,拉客车的小嘎拉,只有法国人才能开的大嘎拉;吹内燃机;吹他们的同事陈文辽、阮克丁、阮文山、陈发先、金安、郭志……;吹人字桥设计的灵感是源于法国工程师受了一个站着撒尿女人的启发……他们无拘无束、心领神会地吹牛聊天,有时说中国话,有时说越南话。朱司机是开远唯一一个健在的会讲越南话的中国司机。

▲图中右为KD—55型蒸汽机车

年他与老伴决定到外地去旅游,因意见不一致,只能各奔南北,他选择与女儿一道组团前往越南旅游。到越南走一走看一看是他多年的夙愿,也是他深藏内心的一个秘密。怀着一种“高山仰止”的心情,他坐上了从河口开往河内的火车。他非常思念早已故去的启蒙师傅——“喝喝大车”。师傅是越南人,兔唇、口齿不清,当地人叫“喝喝”,喝喝是他的绰号,“大车”则是法国人经营铁路时对火车司机的称谓。因为当时年纪小,不懂事,也没能打听他姓甚名谁,家住越南什么地方,只记得“喝喝大车”。

这次越南之行,即便见不到师傅的后人,到师傅出生过的土地上走走,也是对师傅思念的一种寄托。火车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奔驰,他看到了每列车可拉17、8个车厢,使他联想到同一条滇越铁路,在山高坡陡的中国境内只能拉11、2个车厢;看到越南还用着落后的臂膀信号,使他联想到中国米轨先进的信号。“车上的列车员很老,在中国那边早该退休了。”

▲图中为JF—51型蒸汽机车

他的老家在碧色寨,父亲在铁路上当搬运工,那时的碧色寨是米轨与寸轨货物的换装站,是铁路货物的集散地,商贾云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小时候他在这里看到过许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有法国人,意大利人,英国人,印度人,美国人。然而最让他感兴趣的是火车,最让他羡慕的是开火车的“大车”。

当时在法国人经营时期的“大车”都是从越南过来的越南人,要想学开火车,首先得会打越南话。由于在车站上与越南人接触多,为他提供了学习越语的环境,他用“看出来、听出来、学出来”的办法,一词一句“完全用心记住”,日积月累过不了两年,在生活中居然可以同越南人对话了。

▲图中为东方红21型内燃机车

在与车站上的越南人接触中,他非常幸运的认识了“喝喝大车”。善良的“喝喝大车”非常喜欢这个会讲越南话的机灵男孩,出车时总把他带在身边。天长日久,他学会了开火车。“喝喝大车”很信任他,出车时经常让他露一手,因为个子矮,开汽门时总要站到攀登阀上才能够得着。

▲图为越南咖啡

年迫于生计,他经越南人介绍,到开远越南人开的咖啡店帮工,紧接着又到昆明祥云街口越南人开的咖啡店和金碧路南来盛咖啡面包店帮工。虽然只管吃,不给工钱,但让他学到了咖啡和面包的制作工艺。直到年才到省府统计局当炊事员,半年后应征入伍,当兵四年,年复员后回到开远参加了铁路工作,直到退休。因此,说他不仅是窄轨司机,还是开远越南咖啡和法式硬壳面包的传人也不为过。

▲图为越南面包

越南咖啡和法国硬壳面包都是西方的泊来品,它是滇越铁路的产物,也是窄轨铁路文化的一个符号。在开远越南人的咖啡店,呷一口香滑的越南咖啡,啃一口外脆内酥的硬壳面包,与朋友聊聊天,既能品尝生活的绵长,也能体会耐嚼的流金岁月。

一提到越南咖啡和法国面包,他的眼睛突然亮了许多,平时很不爱说话的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年阮文山都要扛四五十斤咖啡豆来叫我帮他加工,他说现在在中国云南的越侨没有一个会制作这种正宗的咖啡。”

▲图中为00型蒸汽机车

他说制作越南咖啡和法国面包工艺并不复杂,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了,人都变得性急,样样都想快,吃饭快餐,喝咖啡速溶,单讲快是不行的,同样是骨头汤用急火高压锅烧出的汤和文火土罐烧出的汤味道就不一样。比如说炒咖啡豆,除了放点白酒、黄油和糖,关键是火候,是一种感觉。烤硬壳面包不能用电烤箱,要用烘炉,先用柴火烧到一定温度,再把火拆了,用麻袋打湿,用棍子绑好,把炉膛擦干净,最后把面包放到里面去“烤”。

老人不抽烟,不嗜酒,就喜欢喝点咖啡,喝咖啡的习惯从年轻一直保持至今。不管是聊天,打麻将他都会随身携带一瓶冰镇越南咖啡。

米轨五代司机

▲黄绍山已故百岁老人,越南人,米轨的第一代司机

▲郭志已故,解放前第二代火车司机

▲朱自德现年80岁,年参加铁路工作,开远机务段退休司机

▲孙齐禄现年61岁,年毕业小石坝铁路技校,昆明机务段退休司机。

30年前在米轨奔跑70多年的台蒸汽机车“退役”,辆国产东方红21型内燃机车代之而起。退役后的一部份蒸汽机被送往全国各地博物馆,他就是参与挂运的司机之一,挂运的三台机车分别是JF51,KD55,SN00型,据孙司机介绍,从接到通知,从碧色寨机车储备点出发,限速每小时15公里,到昆明整整跑了一个星期。三台机车被打整得毛光水滑,包括摇连杆都擦得亮堂堂的。这三台米轨、寸轨最有代表性的机车他都开过,最后一次送别,心里总有点形容不出来。原来说三台机车准备送给国外制造厂主的后代收藏,后因运输条件限制未能成形,最后送到了昆明北站机车博物馆。

▲李伟义36岁开远机务段司机

年4月参与挂运5台东方红21型内燃机车到海防,重走滇越铁路。这五台内燃机车是我国赠送缅甸政府的,到海防后从海路运往缅甸。李伟义身后的为目前窄轨使用最新的东风21型内燃机车。

(文图来源于《话说红河开远》卷,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llm.com/yfzl/6160.html
热点排行
腭裂的致病因素

    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绝大多……【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腭裂的致病因素

    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腭裂的致病因素

    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