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惑
[不惑]是我们推出的一个固定专栏,每周末更新,致力于探讨时下的各种热门话题与现象,并尽可能发掘其背后的原因与故事。知也无涯,应当不惑。
人们对整容者的唾弃从来就不是因为他们动过刀的脸,而是来自于整容者自己对整容的态度和其中所投射出的价值观。
“我经历了两次非常痛苦的整形手术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电影《诺丁山》里,当一群亲友在生日晚餐结束后为了争夺最后一块布朗尼蛋糕开始“比惨”时,茱莉亚·罗伯茨饰演的大明星安·斯科特指了指自己的鼻梁和下巴,这样说到。
安并没有成为当晚最“惨”的人,然而这个微小的动作确实让她席间的好友们感到了她的辛酸。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像安一样,进行过一次或者多次面部整容,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像安一样成为一位大明星。
整形手术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大到换脸,小到拉双眼皮,都能被称为整形。然而,就像克隆和器官移植一样,整容一直备受争议。做过整形手术的人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整容,而其他人看整形者就像看小偷一样。
有许多男性认为整容就是一种欺骗,不仅可耻,而且可恨。比如说《LegalHigh》中那个发现自己妻子整容后怒而将其告上法庭的荒唐丈夫。在剧中,因为整容被嫌弃的妻子最终找到了不在意自己整过型的帅气男友开始了新的生活。
《LegalHigh》第二季第三集《前所未有的整形判决》
所以整容真的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吗?在唾弃整形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到整形技术对于那些有先天缺陷的人来说简直是再造生命般的神术。就像所有医学技术一样,整形技术诞生的初衷是治病救人造福大众,唇腭裂患者就是整形技术最早的一批受益者。整容也造福了类似于《象人》主角那样被意外事故毁了脸蛋的人。是整形技术重新给了她正常人的生活。
不只是那些觉得受到欺骗的男性,女权主义者们同样反对整容。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的激进派主义者认为整容和化妆、节食一样,展示的是一种女性对男性的谄媚。这一流派的女权主义者总是通过让女性展示男性化的一面来实现“平权”,比如说著名的“bra-burning”(烧胸罩)运动——被困在厨房里的家庭主妇们走上街头烧掉代表束缚的胸罩以示平权的决心。
60年代的“bra-burning”运动
女权主义学者Bartky就认为,女性穿衣化妆的流行趋势永远离不开父权主义色彩的女性审美:更白、更弱、更低龄。西方姑娘们因为长期用鲸鱼骨束腰而变形的器官,中国姑娘的三寸金莲,皆是女性为了迎合父权审美所做的牺牲。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bra-burning”或许极端,却让许多那个时代的女性意识到了自己不用被困在厨房,可以和男性一样抛头露面强大能干。当今社会,女性的角色越来越独立、多元,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意识到,她们的美丽的容颜美好的体态首先是取悦自己而不是屈从于父权审美。
就像美剧《欲望都市》里的嘉莉,她年过30,活得无比潇洒自在,她有一份让人无比羡慕的工作和好几个衣柜的漂亮衣服珠宝首饰——对嘉莉来说,这些从不是什么吸引男性的手段,而是让自己更美好更强大的武器。同样,一些人选择整形的初衷就是想让自己更漂亮更快乐。
其实《欲望都市》里的四位女主角都是这样懂得取悦自己的新女性
基于此,当代女权主义者对于化妆和整容的态度要也要宽容很多,她们不再固执于展示美与性感就是取悦男性,却还是认为整容和化妆或多或少地束缚着女性,原因在于这种医学技术是有风险的、会对女性造成伤害的。整形的危险程度和整形失败所带来的后果就和束腰以及裹小脚一样,是将要伴随女性终身的生理缺陷。
除了形而上的女权主义考量,整容之所以饱受诟病,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网红,准确地说是网红脸。玻尿酸满溢的锥子脸、堆叠扭曲的硅胶、线条饱满到不自然的额头、尖削的下巴、韩式平眉、欧式双眼皮和卧蚕——这是人们对网红脸的普遍印象。
追求美丽当然不可耻,但网红们对美的追求过于功利,他们大多顶着一张被“主流审美”荼毒的锥子脸蛰伏在娱乐圈的最底端。从微博网红刘梓晨的微博评论中就能看到大家有多厌烦这些假脸网红。但大家厌恶的真的是这些假脸吗?让大家烦的应该是他们令人作呕的摆拍、毫不掩饰的拜金和虚荣以及极力否认自己整容时的虚伪,这些东西就和他们的假脸一样丑。
一位整形过度的网红,图源见水印
刘梓晨和他的网红脸朋友们
除了网红脸之外,整过容的明星也是一个火力集中点。说到这里你脑海里大概已经浮现出几位女明星的名字了。“XX女星是否整容”一直是某些八卦娱乐论坛中经久不衰的热点,网友们热衷于“勘察”女明星脸部照片,如果发现了什么整容的蛛丝马迹,就会像告破了什么重大案件一般,兴师动众地告知天下。
明星整容其实相当普遍,也相当无奈。对于大部分明星(艺人)而言,美丽(好看的姿容)就是他们的事业,整形就是为了强化事业的基础。明星们对整容的态度不尽相同,有人面对无数“beforeafter”的对比照死不松口,坚持一脸无辜说自己“从未整容”,也有人大方承认自己全身整形,说“我的美不是天生的,是悉心经营”的。比如,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脱衣舞女DitaVonTesse,她的存在堪称整形外科技术的巅峰。
“最优雅的荡妇”DitaVonTesse
人们对整容明星的态度也因为她们对整容的态度而走向两个极端。人们唾弃嘲笑那些矫揉作态否认自己整容的女明星,把整容视作是她们永远的黑点。对后一种,大家却纷纷赞赏她们的勇气,并且鼓吹“人造美也是美”。
这种双重标准看似莫名其妙却又合乎常理,由此可见人们对整容者的唾弃从来就不是因为他们动过刀的脸,而是来自于整容者自己对整容的态度和其中所投射出的价值观。整形从来就都只是一种医学技术,并不是什么能变出金钱和名利的魔法。如果有人带着“整容就能变好看,变好看就能有很多钱”的天真想法去整容的话,自然是会被鄙视的。不是因为三观不正,而是因为蠢。
作为一种医学技术,整容的目的从来就只有让人看上去比自己本身的样子更美好。想要变美决不可耻,明星也好,普通人也好。尤其是在尊重个人选择成为政治正确的今天,整容这件事本身早就不该继续被视作作弊和欺骗,除非是像《名侦探柯南》中著名童年阴影刑事案件《青色古堡之谜》中为了获得宝藏而把自己整成老太婆的那个女管家那样。
不过,看过那集《青色古堡之谜》的人都应该知道,最终那个女管家并没有得到她牺牲脸皮也要得到的宝藏。
本期作者:睿子编辑:马乔
相关推荐
脖子以上的革命
九十年代末,一个东北小伙子来到北京,意外闯入了一场审美革命。以李东田、毛戈平、吉米等人为代表,中国涌现出批量的造型师。他们和时尚媒体共谋,塑造着影视明星的形象,同时也塑造了大众的审美。
“啃老”应该被唾弃吗?
当今,年轻人的“啃老”方式呈现出新的变化:他们日以继夜的勤奋工作,可到头来还是需要接受父母的资助才能活下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专栏往期文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