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境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你造吗

时间:2018-1-20 2:39:59 来源:唇裂

雪豹

雪豹(学名Unciauncia,英文俗称SnowLeopard或Ounce),在中国也被称为“艾叶豹”、“荷叶豹”、“草豹”,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直到现在很多分类学家仍把雪豹和其他几个大型猫科动物归入豹类,但实际上它不同于其他豹类。

紫貂

紫貂(学名:Marteszibellina)属中小型兽类,躯体细长,四肢较短。头形狭长,耳短而圆,嗅觉、听觉灵敏。犬齿较发达,裂齿较小;上臼齿横列,内叶较外叶宽;臼齿齿冠直径大于外侧门齿高度。体毛柔软,无斑纹。前后足均5指(趾);爪锋利,不可伸缩。是一种特产于亚洲北部的貂属动物,在白天活动和猎食。通过嗅觉和听觉猎取小型猎物,包括鼠类、小鸟和鱼类。有时也吃浆果和松果。

貂熊

貂熊是现存最大的陆生鼬科动物,貂熊在身体外形上介于貂与熊之间,身体和四肢粗壮像熊,但有一条长尾则象貂。身体不大,体型粗壮,连头带尾长约80~厘米,尾长18厘米左右,体重达8~25千克。毛被棕褐色,体侧向后沿臀周有一淡黄色半环状宽带纹,状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称。

河狸

河狸(Castorfiber),体型肥壮,头短而钝、眼小、耳小及颈短。门齿锋利,咬肌尤为发达,一棵直径40厘米的树只需2小时就能咬断。前肢短宽。无前蹼,后肢粗大,趾间具全蹼,并有搔痒趾。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林缘的河边,穴居。

野骆驼

野骆驼的体形高大而稍瘦,体长2.2~3.5米,尾长50~60厘米,肩高1.8~2米,野骆驼体重~公斤。头部较小,后部具有分泌黑色臭液的臭腺。吻部较短,上唇裂成两瓣,状如兔唇。鼻孔中有瓣膜,能随意开闭,既可以保证呼吸的通畅,又可以防止风沙灌进鼻孔之内,从鼻子里流出的水还能顺着鼻沟流到嘴里。耳壳小而圆,内有浓密的细毛阻挡风沙,还可以把耳壳紧紧折迭起来。眼睛外面有两排长而密的睫毛,并长有双重的眼睑,两侧眼睑均可以单独启闭,在“鸣沙射人石喷雨”的弥漫风沙中仍然能够保持清晰的视力。据说它还能够预感到风暴的来临。野骆驼的颈部较长,弯曲似鹅颈。背部的毛有保护皮肤免受炙热阳光照射的作用。尾巴比较短,生有短的绒毛。背部生有两个较小的肉驼峰,下圆上尖,坚实硬挺,呈圆锥形,峰顶的毛短而稀疏,没有垂毛。过去曾认为驼峰是贮水的器官,但后来的研究表明,驼峰的结构主要是脂肪和结缔组织,隆起时蓄积量可以高达50公斤,在饥饿和营养确乏时逐渐转化为身体所需的热能。它还具有适当变化的体温,在傍晚时升高到40℃,在黎明时则降低到3到4℃,从而适应荒漠地带一天中较大的温差。

野马

野马也是马的一种。躯体不大,身长2~2.3米,肩高1.3~1.4米,头很大,没有额毛,耳朵较短。头和背部是焦茶色,身体两侧较淡,腹部变为乳黄色。冬夏季节,毛色不同。冬季毛长而粗,色较淡,背部的毛呈波浪形;夏季毛变短色变深,四肢露出几条隐条纹,鬣鬃直立,从头一直延伸到背部。尾巴很长,毛深褐色,蓬松而稀疏。野马和今天的家马染色体数不同,不过外观很是相像,连齿式和牙齿的构造也相同。它们相互配种,能够繁殖出具有生育能力的新后代。

蒙古野驴

蒙古野驴(学名:Equushemionus):外形似骡,体型介于家驴和家马之间,体长可达厘米,肩高约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千克。吻部稍细长,耳长而尖。尾细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

藏野驴

藏野驴,别名:藏驴、野马,拉丁文名:Equuskiang。是奇蹄目、马科下一属,青藏高原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形酷似驴、马杂交而产的骡子,因尾稍似马尾,所以有人又称其为“野马”。该物种为高原型动物,栖居于海拔至米的地带、营群居生活,对寒冷、日晒和风雪均具有极强的耐受力,多半由5、6头组成小群,大的群体在10数头,最大群体可达上百头,小群由一头雄驴率领,游移生活。

野牦牛

野牦牛(拉丁学名:Bosmutus),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四肢强壮,身被长毛,胸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上,可遮风挡雨,舌头上有肉齿,凶猛善战。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为青藏高原特有牛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栖息于海拔~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种环境中,是食草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高鼻羚羊

高鼻羚羊(学名:Saigatatarica):别名赛加羚,属于牛科。体型中等,体长1.2-1.7米,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浓密且长;四肢较细;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内布满毛、腺体和粘液管,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殊具粘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气加热并变得更加湿润,以适应高原寒冷环境,同时也与灵敏的嗅觉有关。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仅雄性具角。

藏羚

藏羚(TibetanAntelope),是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动物。藏羚多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西藏、青海、甘肃、新疆),有少量分布在印度拉达克地区。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群居。藏羚仅雄性有角,角黑色,基部近,长而略弯曲,前侧有棱状突起。躯干平直;四肢强健;尾短。体长约-厘米,角长约50-65厘米,体重约40-60千克。身体颜色以淡褐色为主,被毛致密,雄性面部棕黑色,头顶及耳白色,下颌,颈部下方,腹部及四肢内侧毛色浅。藏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植种国际濒危野生动物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

北山羊

北山羊是典型的野生山羊,雄兽的颏下长有长须,长度大约为15厘米,雌兽的须较短。四肢稍短,显得比较北山羊粗壮,蹄子狭窄。尾巴较长。北山羊形似家山羊而体形较大,体长~厘米,肩高约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颏部有须,雄性长,雌性短。尾长10~20厘米,尾尖棕黑色。四肢稍短,显得比较粗壮,蹄子狭窄。

金雕

金雕(拉丁学名:Aquilachrysaetos)属于鹰科,是北半球上一种广为人知的猛禽。金雕以其突出的外观和敏捷有力的飞行而著名;成鸟的翼展平均超过2.3米,体长则可达1米,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盖著。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区,特别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筑巢于山壁凸出处。栖息于高山草原、荒漠、河谷和森林地带,冬季亦常到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海拔高度可到米以上。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

白肩雕

白肩雕(学名:Aquilaheliaca)又名御雕,是隼形目鹰科雕属的大型猛禽。体长73-84厘米。体羽黑褐色,头和颈较淡,肩部有明显的白斑,在黑褐色的体羽上极为醒目,很远即可看见,这是区别其他雕的主要特征。滑翔时两翅平直,滑翔和翱翔时两翅亦不上举成‘V’字形;同时飞翔时尾羽收得很紧,不散开,因而尾显得较窄长。幼鸟头皮黄褐色,背具黄褐色斑点,飞翔时尾常散开成扇形。栖息于海拔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地带,尤喜混交林和阔叶林,常单独活动。或翱翔于空中,或长时间的停息于空旷地区的孤立树上或岩石和地面上。主要以啮齿类、野兔、雉鸡、石鸡、鹌鹑、野鸭、斑鸡等小型和中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

玉带海雕

玉带海雕属大型猛禽,身长76-84厘米,翼展-厘米,雄鸟体重2-克,雌鸟体重-克。嘴稍细,头细长,颈也较长。空中展开双翅达2米长,张着一双凶狠发光的眼睛。雌鸟羽似雄鸟,但体型稍大。

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学名:Haliaeetusalbicilla)是大型猛禽,体长84~91厘米。成鸟多为暗褐色;后颈和胸部羽毛为披针形,较长;头、颈羽色较淡,沙褐色或淡黄褐色;嘴、脚黄色,尾羽呈楔形,为纯白色。活动的海拔高度为0~米。多活动于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泽地带。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岛屿及河口地区,繁殖期间尤其喜欢在有高大树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区的开阔湖泊与河流地带。白天活动,雄鸟和雌鸟的叫声明显不同。常单独或成对在大的湖面和海面上空飞翔,冬季有时也有3~5只的小群在高空翱翔。主要以鱼为食,常在水面低空飞行,发现鱼后用爪伸入水中抓边。

胡兀鹫

胡兀鹫(学名:Gypaetusbarbatus)也名胡秃鹫,雄鸟体长95~厘米,雌鸟体长1~厘米,翼展约至厘米,它们的体重约5至7公斤。全身羽色大致为黑褐色。它的名字因吊在嘴下的黑色胡须而得。头灰白色,有黑色贯眼纹,向前延伸与颏部的须状羽相连。后头、颈、胸和上腹红褐色,后头和前胸上有黑色斑点。体型一般是雌鸟比雄鸟稍大。栖息在海拔~米山地裸岩地区。喜栖息于开阔地区,象草原、冻原、高地和石楠荒地等处,也喜欢落脚于海边和内陆的岩石或悬崖之中。

白鹳

白鹳(学名:Ciconiaciconia)是大型涉禽。其羽毛以白色为主,翅膀具黑羽,成鸟具细长的红腿和细长的红喙。仅有两个亚种,大小略有不同。嘴长而粗壮,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白鹳在欧洲是非常有名的鸟,常常在屋顶或烟囱上筑巢。为食肉动物,其食性广,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小鸟。觅食地大部分为具低矮植被的浅水区。一夫一妻制,但非终生。雌鸟通常每年产4枚卵,孵化需33~34天,58~64天后出巢。

黑鹳

黑鹳(学名:Ciconianigra)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繁殖期4-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

黑颈鹤

黑颈鹤(学名:Grusnigricollis)是大型涉禽,体长~厘米,体重4~6千克。体羽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尾羽褐黑色。头顶前方裸区呈暗红色,三级飞羽的羽片分散,当翅闭合时超过初级飞羽。栖息于海拔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砂粒为食。

白鹤

白鹤(学名:Grusleucogeranus)是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体长-厘米。站立时通体白色,胸和前额鲜红色,嘴和脚暗红色;飞翔时,翅尖黑色,其余羽毛白色,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岩边及浅水沼泽地带。常单独、成对和成家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节则常常集成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特别是在迁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

波斑鸨

波斑鸨(学名:Chlamydotismacqueeni)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曾经是翎颌鸨的亚种,已被重新分类为独立的物种。体型较大鸨为小,外形似鸡,但仅具3趾。头顶有羽冠,颈侧有松散的羽束,下颈部羽束延长。下体自胸以下为白色,两胁有黑色横斑。初级飞羽基部有大的白斑,飞翔时十分明显。两性羽色相似,但雌鸟体型较雄鸟为小,颈侧的饰羽也较少。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十分善于奔跑,主要吃野草,也吃甲虫、蝗虫、毛虫等。

小鸨

小鸨(学名:Tetraxtetrax)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鸟类,但体形比大鸨小,全长约mm,雄鸟在夏季上体为灰黄褐色,具黑色的细斑。颊部和喉部为石板灰色,颈部为黑色,但具有一条白色的横带和“V”字形的斜带,斜带在上,横带在下,是它与其他鸨类区别的主要特征之一。栖息于平原草地、牧场、开阔的麦田、谷地以及半荒漠地区,有时也出现在有稀疏树木、灌丛的平草地和荒漠地区。常成群活动,特别是在冬季。主要以昆虫和各种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吃各种植物的嫩叶、幼芽、种子、草籽和果实等。

大鸨

大鸨(学名:Otistarda)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翅长超过毫米。嘴短,头长、基部宽大于高。翅大而圆,第3枚初级飞羽最长。无冠羽或皱领,雄鸟在喉部两侧有刚毛状的须状羽,其上生有少量的羽瓣。跗蹠等于翅长的1/4。雄鸟的头、颈及前胸灰色,其余下体栗棕色,密布宽阔的黑色横斑。下体灰白色,颏下有细长向两侧伸出的须状纤羽。雌雄鸟的两翅覆羽均为白色,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飞翔时十分明显。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十分善于奔跑,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

遗鸥

遗鸥鸥科鸥属濒危候鸟,幼鸟嘴、脚为黑色或灰褐色。现其繁殖地集中在蒙古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中国,其越冬地在中国和韩国亦有发现。遗鸥栖息于海拔0~1m的沙漠咸水湖和碱水湖中,遗鸥的繁殖期为5~6月,5月初即见有个体开始营巢,筑巢于沙岛上,常与燕鸥、噪鸥、巨鸥的巢混在一起。以枯水草为材。杂食性,繁殖期以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10月南迁。

四爪陆龟

四爪陆龟(Testudohorsfieldii)又叫草原龟,以哈萨斯坦南部荒漠地区和天山山前地带为多,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也有分布。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霍城县境内,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新疆大头鱼

扁吻鱼(学名:Aspiorhynchuslaticeps)俗称新疆大头鱼,是中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起源于3亿年前,有着古鱼类活化石之称。仅一属一种,在世界上的分布,仅存于塔里木水系,已在原最大产地博斯腾湖绝迹,它在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中,属一级保护动物,与陆上大熊猫同属一个级别,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

怎么样,从今天起大家都知道了生活在新疆境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品种,让我们携手保护可爱的野生动物们,朋友们,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为了让我们新疆成为更加美好的家园,在第37个植树节、全民义务植树运动34周年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大地处处充满生命的绿色,让野生动物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平安地生活,让我们携手共创新世纪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家园!

图文编辑:

赞赏

长按







































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llm.com/yfzl/8057.html
热点排行
腭裂的致病因素

    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绝大多……【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腭裂的致病因素

    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腭裂的致病因素

    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