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天生丽质,还有另一种变美的方法,了解

时间:2016-12-30 2:49:24 来源:唇裂

最近《武媚娘传奇》复播,赤裸裸的胸没了,只剩下脖子,变成了《武大头传奇》,幸好脸蛋还在,只想说,无论怎样,都不能阻挡我们对美的欣赏。

如今变美很简单了,整形美容很发达,新闻里经常可以看到某位女名星整容的报道,整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变身美女四项必杀技:隆鼻、瘦脸、磨骨、美白。在这个时代,丑小鸭是可以变成天鹅的,凤姐也可以变成美女的。

其实,整容绝非现代人的专利,整容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只不过没有现在技术这么先进而已。

据史料记载,无论国内外的人体美容整形术最初都是从耳环、鼻环、文身和人造瘢图案等形体装饰开始的。

公元三世纪,晋代出现了美容整形术

蛋液、猪蹄面膜

名医葛洪著《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用鲜鸡蛋清做面膜,治疗面部瘢痕,以后又有以猪蹄熬渍成胶体状物作面膜等多种方剂和方法的记载。原来面膜的历史这么久远,而且还是胶原蛋白十足的猪蹄面膜,古人真是太任性了。

兔唇修复术

兔唇又叫唇腭裂,好多人知道兔唇是因为天后王菲的小女儿李嫣然,当年他们夫妇镜头里为孩子黯然伤神的画面很多人还记忆犹新,这种病自古就有,而且我国古代的兔唇修复技术曾一度很高超。

《晋书·魏咏之传》已记载了“咏之生而兔缺”(先天性唇裂)。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明代《疡医准绳》、清代《疡医大全》等医籍中,都有关于唇裂修补术的记载。因此,康熙二十七年间,琉球国曾派魏士哲医生西渡中国福州,来向福州名医黄金发学习唇裂修补术。回国后给皇室人员做美容整形术。

汉代以前的穿孔吊环术

据史籍记载,中国在汉代以前民间就有了以审美为目的的穿耳、戴环的习俗。但最初并非是现代式样的耳环,而是腰鼓形的,其戴法也与后世不同,它是从耳垂孔直接横插进去,露其两端在耳外,以显其美,之后才逐渐发展为各种式样的现代吊环。

唐代的人工酒窝

唐代就有人工“酒窝”的记载。唐诗中就有“眉间翠细深”、“当面施圆靥”的佳句。徐陵《玉台新咏序》中也有“北地胭脂,偏开两靥”的赞语。“靥”(夜)即“酒窝”、“笑窝”。所谓“当面施圆靥”,即是以某种化妆品用于“两颊点妆靥”。但在中医书中对“靥”又有类“痘痕”之解。在《普济方》和《卫生易简方》等医籍中还有许多“治靥方”。

南宋的义眼术

南宋时已有装假眼的记载。如元代陶宗仪撰《南村辍耕录》所载,宋时“杭州张存,幼患一目,时称张瞎子,忽遇巧匠,为之安一磁眼障蔽于上,人皆不能辨其伪”。

北宋的面部磨削术

中国美容磨削术起步也是很早的,北宋(公元年)《圣济总录》就记载了用玉磨治疗面部瘢痕的事例,成为现代磨削术的先导,在以后的医著中都有类似记述,而国外最早报道于年,比我国晚一千年。

元代的鼻梁修补术

更为人惊叹的是中国在元代就有鼻梁修补术的记载。戴良所撰《九灵山房集》中写道,“闽夫长陈君,临阵为刀砟其面,疮已愈,而瘠和鼻不能合,肌肉尽热腐,甚恶,乃拜项颜章(元代名医)求治,项命壮士按其面,施洽以法,即面赤如盘,左右贺日‘复效也”,可见中国的鼻梁修补术的创始距今已有多年。

清代的缺唇修复

清代的整形美容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清代顾世澄在《疡医大全》记载:“整修缺唇,先将麻药涂缺唇上,以一锋刀刺唇缺处皮,即以绣花针穿丝线订住二边皮,然后擦上调血之药,三五日内不可哭泣与大笑,又怕感冒打噱,每日只吃稀粥,肌肉生满,去其丝线,即合一唇矣。”从这一兔唇修补中足见我国当时美容整形技术之水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整容一定要慎重,也有很多整容失败的例子,总之,爱美可以有,整容要谨慎。

一起涨姿势!







































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个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llm.com/clby/4860.html
热点排行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精彩推荐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相关导读
    兔唇的孩子也要微笑

    在我们身边,每350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唇颚裂亚洲人、印第安人……【查看详情】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