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这个小毛头怎么浑身冰凉,呼吸也没有了?半个小时前,小毛头还好好的呢!”7月17日,上医院妇产科内发生一起新生婴儿死亡事件。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婴儿的家人既不哭也未闹,院方遂报了警。调查显示,男婴并非正常死亡,而是被人注射了一种名为氯化钾的药剂。目前,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周某因涉嫌故意杀人被警方刑拘。
□事件回放
男婴出生有医院
这名非正常死亡男婴的父母住在崇明县向化镇向化村,系崇明本地人。医院的病历记录,7月14日23时20分,孕妇因临盆住院待产。15日5时45分,她分娩出一名男婴,不幸的是男婴系先天性唇裂畸形。
7月17日14时,医护人员巡视产房时,未发现男婴存在异常。到了14时30分左右,男婴家属慌慌张张地找到医护人员,称男婴有点不对劲,待医护人员前去检查时,发现新生儿已死亡。
医院报警挖出命案
按理说,医院突然死了,家属肯定无法接受,医院讨说法。但这名男婴的家属有点奇怪,他们不仅没有闹,也没有流露出过多的悲伤。院方感到蹊跷,随即报警。
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男婴并非因自身疾病自然死亡,而是有人故意剥夺了他的生命。很快,男孩的爷爷被带至派出所接受调查。紧接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周某也被民警带走。
昨天,记者从崇明警方了解到,上述两人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刑拘。有知情者称,7月17日,男婴的爷爷从婴儿的头部注入化学试剂,结束了婴儿的生命。事前,男婴的家人曾向妇产科副主任周姓医生咨询如何操作,并从她处得到化学试剂。
□五大疑问
疑问一:新生男婴因何遭毒手?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给男婴带来杀身之祸的诱因,很可能是其先天性畸形的面部外观。“男婴的唇部裂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兔唇’。其实,这个病不会对男婴将来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兔唇可以通过手术矫正的,这点我们也向男婴家属说过。除此以外,男婴其他体表特征都正常,我们也暂未找到其他毛病。”医院副院长季惠告诉记者。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约为1∶。
疑问二:致死的药剂究竟为何?
经过初步调查,导致男婴死亡的是一种名为氯化钾的药剂。这是一种处方药,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后引起的低钾血症等,还可治疗洋地黄中毒引起的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律失常。
虽然氯化钾注射液是一种较为普通的药剂,但如直接注射会让心脏骤停。比如,注射死刑中的药剂配方中,就含有高浓度的氯化钾,其致死原理为,血液中过量钾离子导致心肌先过度兴奋,然后骤停。注射后,人体进入临床死亡的时间很短,通常在30秒到60秒之间,生理上无痛苦反应。
但依旧存在一个疑点:男婴的爷爷怎么会知道这种针剂会制人于死命?
疑问三:致死药剂到底从何而来?
季惠告诉记者,氯化钾试剂并非毒药,也不是麻醉类药物或精神类药物,价值也不大,医院的病房里都会备上几支,一般使用都需登记。
事件发生后,院方排查时发现,妇产科副主任周医生曾在事发前外借过氯化钾药剂。院方找到周某询问,但周某矢口否认,并称借药剂是因为丈夫腹泻,想拿回去治疗用,但之后丈夫的症状消退了,就把氯化钾药剂还回病房。
据季惠回忆,7月19日,警方突然提出要找周某了解情况,当天深夜周某恰巧在病房值班,于是被带至派出所。从那以后,周某就再没有出来过。“不管是之前当面询问为何外借药剂,还是之后被警察带走时,她都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
既然周某外借了一支氯化钾药剂后又归还了一支,那么导致男婴死亡的氯化钾又从何而来?目前,警方和院方未给出答案。有人猜测,周某可能是从其他地方拿了一支药剂还回病房。
疑问四:医院药剂管理是否存漏洞?
季惠表示,由于病区药房晚上没人,但晚上病房里的病人可能会用到氯化钾,因此一般来说,每个病房都会备5~10支不等的氯化钾药剂。“比如医生开了医嘱,护士先把药拿出来用,用完以后再到病区药房取回来,然后再补充进去。”
季惠坦承,周某是一个科室的副主任,如果她提出要拿一支氯化钾药剂回家给丈夫治病,确实不会受到很大阻力,值班的护士也不会过分为难同事。
季惠表示,对于药剂的使用,医院有明确的相关规定,院方今后将会加强对药物的管理和落实。
疑问五:涉案医生卷入案件有多深?
记者在妇产科看到,走廊外墙上悬挂有科室各医护人员名录,其中副主任周某的照片已被拿下。
当获悉周某被刑拘时,医院上下极为震惊。院方表示,医院已工作近20年,口碑很好。“她从一个主治医生做到科室副主任,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心里应该很清楚。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涉案的这户人家和周某并不认识,但是否有隐情还不清楚。她为什么做这事,我们也百思不得其解。”季惠告诉记者。“涉事医生被带走并刑拘,是正常的侦查方向。”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蔡正华告诉记者,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涉事医生违规在先,又可能在客观上帮助了家属实施故意杀人,警方先推测这是一起共同犯罪并对医生予以刑事拘留,于法不悖。
但涉事医生的“故意杀人”罪名是否能成立,还要看警方的侦查。蔡正华指出,如果医生事先知道男婴家属要实施故意杀人而提供药剂,那么可能就是涉嫌故意杀人的“帮助犯”;如果不知家属的目的,而提供了化学药剂,则可能涉嫌的是过失致人死亡罪。依据刑法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可以进入查看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版(附WORD版目录)。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花多少钱啊太原最好的白癜风医院